我市着力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2016年08月24日00:00

来源:济源网

  近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质粮食、生态畜牧、薄皮核桃、蔬菜、烟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全省领先,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推广示范市”,成为“全省农产品生产记录和包装标识试点”;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选“2015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十佳单位……一项项成绩充分展现了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近年,我市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努力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着力探索一条符合济源实际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农业结构布局逐步科学化。我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初步形成了“一城、一廊、两带、四区、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布局。目前,我市在东部传统农业提升区建成10万亩高标准粮田,全市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3.8%,薄皮核桃产业基地面积14万亩,蔬菜产业种植面积12.5万亩,烟草产业种植面积1.5万亩,亩均收入4000余元。

  农产品品质呈现优质化。率先在全省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率先在全省建成市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率先在全国创建动物防疫、养殖保险、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三方联动的畜牧业发展“济源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我市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管工作可圈可点。同时,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全省领先,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8个,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推广示范市”,成为“全省农产品生产记录和包装标识试点”。此外,我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13种农产品被认定为“济源市名牌农产品”,寺郎腰大葱荣获“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并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生产方式渐次融合化。今年3月份,渠马线休闲农业观光带被省农业厅列为向社会重点推荐的13条精品线路之一。这是我市休闲观光游亮点项目之一。我市充分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重点打造“一园三带十农庄”,先后引进双汇、伊利、隆平高科等国内知名企业,同时加快培育壮大八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十二五”以来,我市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亿余元,积极破解产业融合发展资金瓶颈。

  生产成本呈现减量化。我市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降低农业生产物化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推动农业节本增效。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在95%以上。我市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50万亩,秸秆还田率在85%以上,累计流转土地30.5万亩,流转比例达70.9%。

  脱贫攻坚走向精准化。目前,全市有贫困村49个,贫困人口1242户4232人。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尝试,实行市级领导、责任单位、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四级联系帮扶机制”,找准贫困症结,对症下药建立任务台账,细化到户,做到“一村一业、一户一策”。今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以脱贫攻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