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嵩县三涂山与夏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6年09月26日00: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9月22日,河南嵩县美丽的陆浑湖畔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全国的史学专家和考古专家齐聚一堂,对中国嵩县三涂山与夏文化进行学术研讨。

伊洛河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嵩县地处伊河中上游,是伊洛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灿烂文化,为嵩县地上地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根据历史记载和诸多历史学专家学者多次考察研究认为,夏文化重要的地标三涂山,就位于今洛阳市嵩县,这里是大禹治水、会诸侯于涂山的重要历史部落遗存,也是周武王南望三涂,曾巡视过的地方。
2015年以来,中国先秦史学会、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等单位,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到嵩县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找到了有关遗迹和历史证据。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研讨了大禹治水与涂山氏传说的历史,探讨了“禹合诸侯于涂山”的地望及其历史意义,确定了嵩县三涂山的区域范围以及在夏文化中的地位,讨论了三涂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等相关议题,与会专家学者亲自到嵩县大禹治水的遗址崖口、三涂山等地查看历史遗迹、现存文物。会上还确定结集出版《三涂山与夏文化》论文集。
“涂山”在哪里?以往有不同的传说。与会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认为著名古史学家顾颉刚、杨宽等先生指出:“涂山即三涂山的简称”(在今洛阳市嵩县西北)的论断信而有征。因此,禹“娶涂山氏”、“禹会诸侯于涂山”、周武王望祭“三涂”、周穆王“会诸候于涂山”等著名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区。
据专家考证,三涂山的主峰“女几山”,本因禹妻“女娇”曾居住在这里而得名。郦道远的《水经注》说,女几山的南麓,有“王母涧”和王母祠。现存有汉代的石刻三皇庙,有隋唐时期开凿的登山栈道、石刻、神马石等文物遗迹,还有宋代皇帝勅封的三涂山“义应侯庙”。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李贺、裴度、邵雍、蔡襄、黄庭坚、唐寅等都有歌咏三涂山(女几山)的诗画名作。《史记·外戚世家》说:“夏之兴也以涂山。”由此可见,三涂山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经专家们共同研讨发出嵩县宣言。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夏文化标志性重大科研成果,确定了嵩县三涂山在夏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对推进古代中国文明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此次研讨会也对洛阳嵩县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大作用。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宫长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杜勇;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斌;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沈长云;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立柱;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原副会长蔡运章;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杰祥等著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张扬 罗孝民)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