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2016年10月12日00:00

来源:济源网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显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就要始终坚持民生第一目标,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当前,扶贫就是最重要的民生工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扶贫资源进行精准化配置,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化扶持,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细化管理。要通过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途径,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确保在2017年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生活保障。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各类人群收入调整增长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确保物价基本稳定,让全市人民更加充分地享受到发展成果。

  要让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社会关注度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要实施“健康济源”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覆盖城乡、防治并重、分工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改革发展就无从谈起。稳定才能发展,稳定才能保障民生。要深化平安济源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要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要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层综治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优化市场发展环境;要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诉求;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民生无小事,民生无易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唯有如此才能赢得民心,集聚民智,齐心协力,早日实现建设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