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仰的种子播进大地

2016年11月04日00:00

来源:新乡日报

  本报评论员

  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精神的火种点燃梦想。信仰之种子,和茹振钢同频共振,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用百折不挠的力量践行誓言。

  楷模是看得见的哲理,信仰是火一样的旗帜。信仰之熔炉,将茹振钢百炼成钢,锻造为收获麦穗的镰刀,为党旗漫卷增添时代的重量。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为了大地的丰收,茹振钢把信仰的种子充满深情地播进大地。的确,这种信仰的种子是从他心里长出来的,正是具有忠于职守、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高贵品质,他才能35年只为农业研究,35年只为天下粮仓,35年只为播种希望,35年只为麦浪滚滚,35年只为大地金黄。

  读完这篇通讯,我们应该深情眺望理想的地平线,问一问自己是否调准了人生价值的坐标?问一问自己是否像茹振钢那样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而是甘做一粒信仰的种子,只为了大地的丰收。

  信仰是“钙”,“钙”足才能腰杆硬,“钙”足才不怕重任在肩;信仰是“钢”,“钢”硬才能无

  畏惧,“钢”硬才能历久弥坚。回望英模辈出的牧野大地,每一位先进典型都是把信仰的种子播进大地,才使党钢铁一样地巩固起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英模群体的内涵虽然不尽相同,但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信仰的力量一脉相承。

  “年可以不过,实验不能停,一年365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把信仰的种子播进大地,化为“一团火”“一股劲”,茹振钢其实是高举信仰旗帜的“战士”,攻城拔寨,攻破阻碍科学进步的“堡垒”,拔掉群众致富路上的“穷根”,让全面小康落地生根。当前,全市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如果都像茹振钢那样执着地向没有攻克的难题一次次发起“冲锋”,具有“不惜命”的奉献精神,还有什么难关冲不过,还有什么险滩涉不了,还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直抒胸臆,字里行间满含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不是诗人的茹振钢也写过一首诗:“太阳终归是要落

  山的/生命终归是要停息的/我不厌恶那太阳的坠落/只要洒尽它全部的光辉/我不畏惧那生命的终结/只要使尽它全部的才华”。从这首诗里,我们同样读出他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字里行间也满含一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真正的诗,其实是写在大地上,那粒粒金色的种子是另一种有生命的“汉字”,它让每一个耕耘的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它的标题就叫《有信仰的种子,才能有金色的远方》!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已经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省第十次党代会旗帜火红,530多万名党员在感召中挺起脊梁,壮志昂扬,向着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加快“四个新乡”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扬帆再起航。放眼牧野大地,万众一心播撒梦想,来年必定繁花结硕果,瓜果更飘香。以茹振钢同志为标杆,让我们立足本职岗位,踏实工作,率先垂范,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四个新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更加壮美的诗章!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