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2016年12月14日00:00

来源:焦作日报

  本报讯(记者张蕊)脱贫问题,最终需要依靠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来解决。记者在孟州市采访时了解到,孟州市致力于“造血”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将精准扶贫与特色产业相融合,扶持特色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丰民富的脱贫之路。截至目前,孟州市已累计实现农村贫困人口4700余人稳定脱贫。

  挖掘窑洞文化,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孟州市地理位置独特,现有21个省定贫困村,主要集中在西部陵区和黄河滩区。孟州市利用西虢镇莫沟村丰富的窑洞资源和优势,修复乡村生态,开发文化旅游。以此为样板,选择源沟、古周城、耿沟等较为典型的岭区村庄,充分挖掘南太行窑洞文化,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窑洞文化体验旅游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电子商务,创新构建扶贫体系。今年年初以来,孟州市根据该市贫困户调查摸底情况,结合特色产业发展,首批确定化工镇东光村、赵和镇东小仇村、槐树乡东孟庄和汤庙村4个贫困村为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试点村,采取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形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并积极做好电商精准扶贫工程的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努力构建“互联网+贫困村+特色产业+贫困户”电子商务扶贫体系。该市计划到2017年年底,培训电商扶贫人才500名,带动贫困群众利用电商平台脱贫致富。

  调整产业结构,特色农业促增收。孟州市以科技扶贫项目为引擎,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赵和镇南临泉村争取科技扶贫项目资金15万元,引进和示范种植薄丰、绿波薄皮核桃新品种160亩,大力推广高效绿色有机栽培技术、无公害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目前,该村掌握应用农业新技术村民达600人,带动全村发展核桃种植700余亩,并成立了孟州市丰盈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薄皮薄丰核桃品质和经济效益在豫西北都独占鳌头。同时,该村扶持发展村内特色养殖业,村民李正军在核桃树下养鸭,每年纯收入5万元,形成了“鸭嘴除草,鸭粪壮树,鸭蛋生钱”的立体种养模式。槐树乡根据干旱零散地、荒坡荒沟地、低产低效林地的地貌实际,引导贫困户采取“国花+国槐”立体套作模式,双季槐间种植油料牡丹。目前,该乡已培育油用牡丹种植合作社3家,带动发展种植油用牡丹5000余亩,其中残疾人、贫困户种植1300余亩。今年,油用牡丹已进入收获季节,亩产75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近3500元。进入丰产期后,亩产可达175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7000元左右。引进发展耐旱、耐瘠薄双季槐1000余亩,其中,贫困村300余亩,今年亩产槐米50余公斤,市场收购价每公斤32元,实现亩收益1600余元;3年后进入盛产期亩产槐米200余公斤,亩可实现收益6400余元。

  以工哺农,企业结对贫困村。孟州市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工程,组织中原内配、德众保税中心、隆丰皮草、鑫源食品等知名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不仅面向贫困村设置务工岗位3000个,还与农民签订高于市场价格的农产品收购协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河南康达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一毛钱收购协议内的玉米,调动贫困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300余户贫困户定向种植玉米6000余亩。焦作市米奇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帮助贫困村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了10多个贫困村200余户贫困户种植苹果1万余亩,并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5分钱的价格收购,每户农民每年增收300元至500元。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年深加工玉米30万吨,带动贫困村发展玉米种植2万余亩,对14个贫困村实施玉米种植补贴76311元,受益户达1168户。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