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开展域内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6年12月27日00:00

来源:新乡日报

  毛德胜 于海孟

  “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是大东区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东进战略”的一个重要理念。时值年终岁末,工作愈加繁忙。然而,今年以来,大东区域内经济运行情况让大家更加牵挂。不久前,他们本着总结今年、谋划来年、主动作为的指导思想,对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开展评估和分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明确长短,剖析原因,并进行多方面谋划,以利明年更好更快发展。

  从整体上看,大东区经济增长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带动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大东区域内实现生产总值258.81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域内产业结构与全市相比,二产比重高于全市9.4个百分点,而一产、三产比重分别低于全市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大东区工业增加值137.75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总量的53.2%,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大东区实现生产总值258.81亿元,占全市的17.2%。总体来说,大东区已拥有相当的工业基础,对全市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从空间布局上看,大东区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均衡。高新区、经开区及北部的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3个经济重点区域组成了带动大东区发展的核心三角区,其他区域则相对滞后。从主营业务收入的空间分布上看,大东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86.84亿元,同比增长9.7%。而其中的6个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856.27亿元,占整个大东区的96.6%,这就意味着园区以外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不足4%。未来三角区内将建设高铁枢纽经济区、市商务中心区,建成后产业将更加多元,经济规模将实现大步跨越。

  对域内主要分布在高新区、经开区、牧野区化学与物理产业园、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北区的生物制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池电动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揭示其专业化程度上的差别,是大东区对域内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的重点。他们将企业按照主营业务收入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提取其中排名前10的企业作为规模大、发展好的企业样本,以这部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各园区的比重作为参照指标,记作Q,主导产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记作q,通过比较二者比值E(即q/Q),大致反映各园区主导产业专业化程度上的差异。目前,E值最高的3个主导产业是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的电池电动车、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北区的节能环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装备制造,E值分别是82.9%、48.5%、45.2%。而当前高新区的生物医药、经开区的纺织服装E值分别是18.6%、20.4%,显示其产业专业化程度上与电池电动车、装备制造相比有一定差距。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业仅有5家规上工业企业,其E值是3.3%,居4个园区主导产业E值末位。

  投资、消费无疑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因此,建设者对大东区域内投资、消费情况也进行了客观评估分析。今年前三季度,大东区固定投资完成356.03亿元,增长8.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9.26亿元,增长34.9%。如果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大东区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2.4%。主要原因是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投资活动弱化,高新区、新东产业集聚区、古固寨专业园区投资出现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大东区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8.72亿元,同比下降2.0%,消费活动总量偏小,没有活力,特别是主城区以外区域更加明显,有进一步萎缩迹象。

  通过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使大家清楚地看到,大东区域内已经拥有相当的工业基础,但是整体发展极不均衡,强劲的二产与无特色的一产、无活力的三产并存,工业实力突出的产业园区与尚处初期开发阶段的广大乡村同在,各园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要实现做强做大中心城区、带动新乡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这一宏伟目标,大东区要逐步缩小域内发展差距,一方面要重视提质增效,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另一方面,要注意补齐短板,激发一产、三产活力,加大对发展滞后地区的建设力度,缩小区域之间发展差异,促进大东区整体经济实力的跃升。具体对策举措是:一要打破行政壁垒,完善制度建设,打造全新的发展平台。区域内发展不均衡,与发展平台的不同不无关系。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统一规划,完善制度建设,在产业发展、招商、用地、项目投资等方面逐步推行统一政策,确保域内企业享受统一的政策优惠,确保各区域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二要建立项目落地协调机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确保发展质量整体最优。大东区的总体战略规划、空间规划及产业协同规划等出台后,整理汇总各区域主导产业、用地、用水、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数据资料,以此为依据,(下转第二版)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