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联姻”优势互补

2017年01月18日00:00

来源:濮阳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莹通讯员刘家广)一个村,一所学校,两者联建党组织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在台前县孙口镇,就有这样一个村和一所学校“联姻”,探索出村校联建党组织的新模式,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发展实践中迈出了新步伐。

  孙口镇李明天村位于台前县孙口镇西部,村民大多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少部分人从事长毛兔养殖和汽车配件营销,人均收入略高于一般平均水平。2014年9月,台前县复兴学校小学部建成投入使用,校址位于李明天村以南,学校规划总占地面积900亩,是包含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职业高中等各阶段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学校建校初,在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中,与村民时有争执、矛盾不断,村校关系紧张。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从加强基层党建入手,将学校党建和村级党组织建设相结合,走出一条村校联建模式的党建新路子。”1月12日,孙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组织互建,实现党建资源重组。一是加强了组织力量,村党支部和校党支部班子通过互联任职,专职党务工作力量得到了有效加强,党内活动开展得到了保障,组织活动更加丰富多样。二是规范了组织生活,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带头参加组织生活,强化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思想认识。三是树立了党员形象,在联建工作中,村里的党员克服困难,带头响应征地和迁坟、拆迁工作,并主动帮助做群众工作,热心支持学校建设;学校里的党员主动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和智力支持。

  活动互联,村校关系更加密切。村校双方经常组织交流会,加深了村党支部与学校之间的感情,促进了联建共建工作的开展。34名教职工与李明天村的34名在校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为孩子捐赠图书、文具等物品,累计开展学业辅导2700个课时,孩子们的学业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学校操场、村文化广场共举办6场文艺联欢会,教师和孩子们通过说唱等艺术形式,把党的好政策、法律常识、安全生产知识等传递给村里的群众;村文艺队则把秧歌、戏曲等传统艺术带进了校园,在传承传统文化中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

  双向借力,携手共进实现双赢。通过村校联建,学校为村里提供了保卫、保洁等19个就业岗位;吸收村里的孩子全部进校读书,并根据学习成绩和家庭状况,给予了学费减免和救助;24名教职工结对贫困户15户,累计物质帮扶5100多元;开展村校大讲堂6次,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技能培训。村党支部为学校添置学生体育用品、学习用具,组织群众平整校园操场、维护校园建设;在学校二期建设中,主动作为,做通群众工作,迁坟37座,征地180亩,为学校顺利建设奠定了基础。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