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长河三部曲之《宋门》作家王少华

2017年01月19日00: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由河南开封籍作家王少华撰写的长河三部曲之《宋门》发布。自此,王少华的汴味小说长河三部曲继正式收官。这部汴味小说讲了什么,三部曲之《宋门》又有着怎样的韵味,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于1月15日上午对王少华进行了专访。

知名文艺评论家黄海碧先生:《宋门》,不只是一部可以见证历史的小说。更是一个用来安放漂泊心灵的文字神龛。一个劫难格局里,荒诞与不安的主题。一个具有沧桑特质的,当代城市小说“写作”的地域标志。

“长河三部曲”之《宋门》——一部当代河南城市的“黄河东流去”,一部外乡人在河南的情感史诗,一部讴歌历史变迁中河南人的宏大交响曲。

内容梗概:

命运把一帮外乡人带到了大河之南一个叫祥符的古城,这些“外乡人”,或半推半就或满怀热忱,窝在这城市老旧的怀抱中,寄希望于未来。当这些“外乡人”把他们一生的爱恨情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统统融进这块土地的时候,他们操着正宗祥符土话,喝着地道祥符羊汤,伴着城边那条东流的老河,不知不觉间已褪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河南人,与脚下这片土地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血浓于水……

作品时间背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跨越至今,通过以叶江北(从金陵迁回祥符原籍的叶家)、吴伊凡(中英混血的吴家)、唐雪(身世传奇的女高音歌唱家)等为代表的外乡人,近半个世纪如歌的行板,以百万字的民间语言,展现了一幅文学的民间史长卷,以对社会生活多维度的描摹,为读者呈现了近半个世纪里,中国与河南史无前例的巨变。

精彩看点:

——两个赤肚男人,约在澡堂子里互掐,拆洗诡异年代分享一个女人的血色婚姻,那种要“分出个公母”的世俗境界,充满了炝人泪腺的黑幽。【海碧先生点评(下同):如果不曾像个男人一样与重要的文化命题斗争,不曾在那争斗的磨砺中经受蚀骨之痛和唾面自干的屈辱,就难以成为摒弃在历史中昏昏欲睡的浅薄、成为穿越精神荒野后担负起文化传统的汉子。】

——叶江北两次欲望鼓满船帆的性爱,都因许彩芬软腹上那道“红蜈蚣”(一条普通的剖腹产疤痕,通过叶江北的触觉和视觉,转换为与道德无关的心理暗示),使那风帆一下子滑落下桅杆,重归风平浪静。【暗喻了失败的性爱不仅是一场无果的爱情,更是两个人经历了稍不留神就“人人有罪”的魔幻岁月的命中注定。】如果说当初身为老师的许彩芬,敢于头脑清醒和意志坚定地宣示对学生叶江北的爱,是对她所处的诬陷成性时代的审判。那么,最后一次来到叶江北的房间,做无罪忏悔的告别时,再次失败的性爱,就是痛感的窒息和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挥手了……

——貌美惊若天人的琳妲,以蒙羞的方式抗拒侮辱与损害过母亲的渣男对自己的侵犯,防卫过当地捏碎了他的睾丸。在所有人看来,琳妲不应该死,但是作家却运用超现实的魔幻笔法,由门神世家将其美肤制作成带着生命气息的人皮灯笼,以灯火闪耀来象征一个年轻生命的永恒,来祭奠所有善良人们心中的哀痛……【作家如此“残酷戏剧”的笔法之下,不以入土,反以升天的黑色幽默,压根没有试图引人发笑的动因,而是对社会现实无奈和荒谬的绝望,用一种扭曲的喜剧方式完成了悲剧式嘲讽。其意义和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一样,是那个时代坟墓上开出的血色生命之花,把读者带进灵魂不安的漩涡。】

——“拆洗”是门大学问。望文生义似指旧衣物或机械物件被清理翻新的日常之事。被引申到勾兑的世俗事相后,就成了祥符人显现能耐大小、面子光不光鲜和里子瓷不瓷实的道行和交情的行为模式。【生发在《宋门》近半个世纪一波三折异峰突起的人生百态里,那么多迈不过去的坎,不管是一时困住手脚的急事,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总得有人出面支招、盘道、化解。而且,既有路数规矩和技巧拿捏的撮合,又有透着狭义豪气和救人于水火的肝胆相照,当然也有翻不动身、磨不开面的阴损苟且之招。】于是,那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波谲云诡的社会档案里,小人物的刁钻、商海沉浮的倾轧、官场现形的丑陋,都在作家讲述的故事里别有隐喻地被“拆洗”着……

作品价值:

这是一部启示录式的小说。作家没有预先设置道德判断,而是在故事讲述中展示出,那些被时代摧毁价值标准的社会暴力,对现实世界的扭曲和挤压、对他人善与美的抑制和摧毁,以致一个又一个普通人或被杀死、或被枪决、或遭敲诈、或遇欺骗、或肉体背叛、或精神出轨、或仗义疏财……这样跨越距今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场景发生的一切,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其背后的荒诞性,使人们怀疑对正义的错位、法律的畸形、文学的责任和人性的反思。反思在根本错误的非理性社会变革下的康德式启蒙。

观并感这个时代,城市化高歌猛进,而真正观照现实的城市文学、河南的城市文学亟待精品。大宋王朝文化下行,文学艺术渗入市井,“惊人耳目”“长人精神”(语出《东京梦华录.序》)的城市迸发无穷魔力,绵延至今。

长篇小说《宋门》是一部标准的当下河南城市文学新作。河南城市的历史毫无争议是从宋代皇城开封开始的,所以说,《宋门》是一部能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东京梦华录》,从某些方面来讲,她的价值在于填补了河南城市文学中具有当代文化特色、又具代表性的汴味文学空白,更是一部描写当代河南与河南人,以及古老文化与现实生活交相辉映的长篇小说。

作品意义:

如果说土地的意义在于生存,如果说城市的意义在于发展文明,那么,文艺作品的意义就在于记录人类发展中的生存与文明。一块土地,一座城市,一个族群,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就在于他们展现了一个可供世人欣赏、而又与众不同的文化品种,让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

王少华以百万字的当量,在“长河三部曲”之《宋门》中,将为读者打开一扇时间豁口上窥探历史的厚重之门。

“宋门”是一种意向,一种隐喻——即使它被拆了,哪怕被拆的无楣无槛,也还会勾着你的魂让你走不出去。让你在与它的告别和重逢中,懂得曾经错失的、不理解的、轻易放弃的、努力争取的、争斗与和解的人生;学会通过对生命的思考与理解,再一一捡拾回来;把那些想做而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心底重新演绎一遍,然后和这个世界及自己进行一场盛大的告别。经过了这一历程,心灵就会逐渐丰盈……

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重大的社会变迁里,几乎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所有大事件,都与宋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门,不只是一个可以见证历史的地方,更是用来安放灵魂的所在。

作者简介:

王少华,河南开封人,1955年6月1日出生于南京。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1988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任开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戏剧家协会秘书长。1998年以后投入影视作品的剧本创作,并成立了专门从事剧本策划、编剧的“金瓦刀工作室”。

王少华先生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年间,共发表出版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二十余部,中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五十余篇,约七百余万字,并多次获奖。其中,《孤独的清晨》荣获“萌芽”文学奖并翻译到国外。《昆仑悲秋》、《鏖战松沪》获河南省优秀图书奖。《百年祥符》获河南省“五四青年文学奖”,后来还被中央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祥符春秋》,而《宣和画院》则在2008年被河南省话剧院改编成话剧,并获“河南文华大奖”。自2013年起,先后创作了长篇汴味小说“长河三部曲”之《寺门》、《门神门神抗大刀》。其中,《寺门》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目录,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继他的作品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祥符春秋》接连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电视大河奖最佳编剧奖”、“河南省电视大河奖一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后,先后写出电视剧《世纪突围》、《第五个空弹壳》、《第六个嫌疑人》、《第七座墓志铭》、《中国脊梁》、《蝴蝶》(加拿大)、《美丽的事》、《大河儿女》以及电视电影《十八弯》等剧本。并组织策划了《奇情追踪》、《爱在北纬三十度》、《关中盗墓贼》、《紧急链接》、《冰山上的来客》、《射日行动》、《律师》、《江南望族》、《流行性婚变》、《天涯》等600余集电视剧。其中,《大河儿女》为2014年央视黄金一套电视剧收视之冠并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中央宣传部将《大河儿女》定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的十三部中国优秀剧目之一,被翻译成外文推介到国外。(董伦峰)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