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洪池村:不仅要脱贫,更要奔小康 济源要闻 济源网|济源社区 济源日报社主办 jyrb.cn

2017年02月06日00:00

来源:jyrb.cn

   编者按:

   2016年10月13日,市委书记张战伟前往思礼镇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时,专程前往水洪池村调研全域旅游项目开发和脱贫攻坚工作。水洪池村也是市长张宇松的脱贫攻坚工作联系点。张宇松曾多次走进这座山顶上的小村庄,走访慰问贫困户,与村民一起商议、谋划脱贫致富路子。

   如今,水洪池村有了啥变化?小康之路怎么走?村民日子过得咋样?春节期间,记者跨沟坎,爬山梁,深入水洪池村走访调查。

   水洪池村,海拔1460多米,是济源海拔最高的山村。全村59户197口人,其中贫困户3户。

   1月27日,除夕,记者前往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采访。通往水洪池村的山路上,还有一个多月前的残雪未消化,背阴处的山路还结着厚厚的冰。走进山村,一排排民房、一幅幅春联、一块块炸糕……一幅和谐的迎新年山村图景展现在眼前。

  困难群众咋脱贫?精准扶贫奏响“富民曲”

   贫困老乡的脱贫是市委、市政府关心的大事。市领导曾在水洪池村调研时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帮扶政策精准、方案制定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等“六个精准”。“我们这一年来,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精准扶贫。”水洪池村第一书记王向荣告诉记者,2016年,村里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把措施落实到户,一户一策建立明白卡。

   “今年,在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从银行贷款3万元,购买了72只山羊。”贫困户范保锁指着山坡上成群的山羊告诉记者,他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的生活是有保障了。”贫困户马永泉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年老多病的马永泉还要照顾患病的儿子,因此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2016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他和儿子都办了低保。“市移民局的工作人员不时来家里慰问。”马永泉说,他平时也卖些土蜂蜜给来村里旅游的游客,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我文化水平有限,但我觉得幸福就是日子越过越好!”在记者准备离开时,马永泉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村民如何奔小康?旅游产业拓宽致富路

   水洪池村是晋豫交界的绿色明珠,东北邻国家级蟒河自然旅游风景区,东南有山清水秀的九里沟自然旅游风景区相伴。水洪池村在群山包围之中,周边奇岭遮掩,宛若城墙,使这里成为一洼平地,俗称“天池”。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山顶小气候,盛夏最高气温不超过28℃,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代化的避暑山庄建到了水洪池村,以这个山村“十年修一路”事迹为原型的电视剧《日出日落》也在央视一套播放。水洪池村一时名声大震。20多年过后,曾经的光环褪去,水洪池村的发展速度与平原村相比,有些掉队。

   回头看看这座美丽的“世外桃源”,如何把自身特色与优势利用好,不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水洪池人踏上了寻求产业发展之路。

   2016年3月中旬,水洪池村迎来了清华大学罗德胤、香港大学王维仁两位教授。他们是济源市文旅集团牵线搭桥,邀请前来为发展乡村旅游把脉的。古老的山村风貌,原始的生态环境,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地打动了两位教授。为吸引教授“常回家看看”,村里特地给两位教授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2016年10月,水洪池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水洪池人也摩拳擦掌地干起来了。

   水洪池的石板房,取材于太行、王屋二山,质地细腻,石面平整,呈灰绿或土黄色;层层垒起的土房,坚固又不失精巧,古朴中透着诗意。“目前,已有公司选定5座老房子进行整修,重点保持原有风貌,配套完善生活设施,辅以创意绿化、美化等。”王向荣介绍,经过艺术化改造,水洪池民宿的价值得以提升。

   “教授村民’将参与设计和运营,我们要通过样板示范带动,让群众看到老民居复兴的希望。”村支书苗生平对水洪池民宿开发信心满怀。他说,水洪池现在已和九里沟、蟒河景区形成环线,将来还要连接王屋林山,最终形成方便游客集散的枢纽,让游客和村民共享山乡古韵、绿色生态。

  怎么让村民动起来? 党建工作聚人心

   “要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要靠人的思想解放。”王向荣作为第一书记在水洪池村扎根一年有余。他说,一个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思路必须活、人心必须齐。

   要让村民思路活、人心齐,首先是让村党组织这个“引擎”先焕发活力。这两年,王向荣和支村两委班子积极鼓励并培养热心村里工作、善于经营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

   村里每月定期召开组织例会,研究当下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引导村干部将工作落脚点放在为百姓谋福利、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上,同时督促他们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和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提升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现在大家的致富意识和思路都比以前活络了。”67岁的村民范清才告诉记者,随着来水洪池村的游客增多,他把自家种植的玉米、小米、核桃向这些游客兜售。“我们山里人种植的这些农副产品都是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很受游客欢迎。”范清才说,这一年下来也有好几千元的收入。

   苗生平告诉记者,现在的水洪池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村民的目标不仅仅是脱贫,更要奔小康。奔小康的脚步要一步一步迈出去。今年,村里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将努力建设一座农产品加工基地,为水洪池村全面实现小康提供强力保障。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