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峰:返乡创业圆了“农业梦”

2017年02月18日00:00

来源:周口日报

  黄海涛

  2月13日,在沈丘县卞路口乡肖门村的西北地,50座崭新的塑料大棚整齐排列,4辆装满蔬菜的卡车整装待发,地头十几个人正忙着过磅打包,地上排满了一箱箱新鲜的蔬菜……这是肖云峰经营的田野青蔬菜种植基地。

  “让你上大学干吗?不就是‘跳出农门’吗?打泥腿子有什么出息?”3年前,家人的反对并没有挡住肖云峰返乡创业的脚步。

  “种地有啥丢人的!思路决定出路,用头脑干活土里也能淘金。”肖云峰看准了有机农业的前景,他对自己目前流转的565亩土地充满信心。

  肖云峰是一位80后,2004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在焦作干过10年导游。在与游客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城里人对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的渴求,2014年毅然返乡成立了田野青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说:“趁年轻,就该大胆闯一闯。”

  万事开头难。2014年,肖云峰主要种的是他最熟悉的小麦、玉米,另外搭配了泡椒、红薯、白术等经济作物和药材。忙碌了一季,没想到事与愿违,小麦、玉米因为贮藏不善霉变一部分,泡椒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红薯在土里被虫咬得坑洼不平……这一连串的“没想到”给肖云峰的“农业梦”当头一棒。

  “第一年主要是眼高手低,把农业种植想简单了,理论与实际是‘两张皮’,肯定吃亏。”肖云峰说。

  2015年,肖云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外出培训学习、向农业同行学习、向周围群众学习,边学边干边摸索。小麦、玉米利润薄他少种点,香蕉红薯和白术有市场他多种点,他又试着引进了新品种水果玉米……在实践中提高技术,同时加强管理,合作社慢慢上了轨道,开始扭亏为盈。

  “经济作物利润高但风险大,也是看天吃饭。对市场的研判很重要,有知识能让人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这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土地里一年多的摸爬滚打让肖云峰多了几分沉稳和自信。

  2016下半年,也就是肖云峰返乡创业的第三年,他终于迎来了合作社的丰收。水果玉米市场上供不应求,很多客户提前下订单;白术不仅品相好而且价格高;100多亩大白菜长势喜人,装了一车又一车;种植的土豆、香蕉红薯、有机花菜也成功进入北京、上海、郑州蔬菜批发市场……

  “种植基地忙不过来,家里没事时就来打工挣钱,按天计工,干多少算多少,比较自由。合作社租用俺家的地,1亩地一年租金是800块钱。””肖门村村民王桂英说。当年,田野青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5户贫困户就业脱贫。被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产业精准扶贫基地”。

  2016年底,在县扶贫办、农业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扶贫资金50万元以贫困户3年分红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建造塑料大棚50座,将总投资扩大到80.2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人数增加到75户。

  “我们种的是有机蔬菜,肥料用的是牛粪、粪等有机肥,保证绿色、安全。做农业,靠的是良心,只有坚持绿色健康的道路,才能做大做强。”说到有机农业,这位新型职业农民眉飞色舞。

  返乡创业,热潮涌动。过去,农民工一人打工、致富一家,对于社会的效应,只能称为“做加法”。而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一方,则被称为“做乘法”。从“加法”到“乘法”,需要千千万万个像肖云峰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他们是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支生力军。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