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剩饭剩菜算可腐烂垃圾,扔到这个框里;塑料瓶算可回收,就扔到这个框里。”近日,南乐县寺庄乡岳村集村的岳大爷指着院里两个垃圾筐,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传授”着垃圾分类知识。据了解,两个标注着“可腐烂”和“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筐,是由政府统一免费发放给各户的。
今年以来,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南乐县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在全县12个乡镇选择30个村庄,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探索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处理。寺庄乡岳村集村正是该县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的试点村之一。
从“垃圾分类 变废为宝”、“世界变成大花园 垃圾分类是关键”的宣传标语,到“可回收”、“可腐烂”、“不可回收”垃圾的辨别办法,走进寺庄乡岳村集村,随处可见深深浅浅的绿色所绘的宣传墙画和宣传展板。
为了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农家,该县结合农村实际,制作了简单、易懂、好操作的宣传图画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针对“什么样的垃圾能够回收卖钱,什么垃圾可以发酵堆肥”,专门印发了宣传手册,统一发放给每家每户。把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的详细流程图和垃圾分类的明白纸张贴在了村务公开栏上。还通过制作墙体漫画,让村民们能更直观的了解。同时,积极利用村大喇叭、宣传车定期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讲,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浓郁氛围。
每户发放分类垃圾筐。为让村民在垃圾源头上进行分类,南乐县为每家每户免费发放了垃圾分类筐和可腐烂垃圾桶、有害垃圾桶。村里胡同口两边,还分别放置着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箱。村保洁员则负责对村民们丢在垃圾桶里的垃圾再进行二次分拣。
加强垃圾回收管理。村边设立堆肥房和垃圾地埋桶,分别用来收集处理村民家可腐烂垃圾和收集转运不可回收的垃圾。每个村指定1名保洁员作为可腐烂垃圾回收人员,负责将可腐烂垃圾进行就近堆肥处理。联系废品回收人员在村里定点定期上门回收村民家中的可回收垃圾。
村里的垃圾有人扫、有人运,家里的垃圾会分类、能回收……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的短短数月,试点村的生活垃圾生产量明显减少了很多。根据跟踪统计,每天可回收垃圾占总量的15%~20%,可腐烂垃圾占20%~25%,通过分类处理,垃圾转运量减少40%左右,便于了资源化处理。
“垃圾分类,可以最大程度为垃圾处理场‘减压’、减少占地,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该县生活垃圾处理场相关负责人说。(冯云丽 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