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植树造林加强污染治理 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2017年10月20日11:2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三年来,我们真切感觉到生活的变化。除了水压比以前大很多,烧开的自来水水垢也没有了,尤其是那水质呀,清甜可口!”10月15日,在淅川县参加“2017渠首淅川·中国丹江湖公开水域游泳挑战赛”的北京市运动员李文杰说,这一切,得益于丹江水。

  “丹江水水质好,清澈明亮,纯净绵甜,硬度指标远低于黄河水!”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郑州监测站副站长吴新平介绍。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17年10月3日中午,累计向华北地区调水量逾10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6000万人,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在北京,南水已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3%,供水范围基本覆盖北京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和大兴、门头沟等地区,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多年严重超采的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局地最大升幅达8.08米;在天津,南水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使地下水位累计回升0.17米;在河南,11个地市、37个县用上南水,1800万人受益;在河北,用水范围覆盖7个地级市、96个水厂。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移民搬迁16.5万人,先后关停380多家污染企业,取缔库区水上餐饮船及5万余箱养鱼网箱,全面取缔禁养区内415家养殖场、100多个养殖户,并组建专业护水队伍,在各乡镇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先后投入资金近5亿元,帮助企业转产、职工转业、渔民上岸。近两年来,淅川县还采取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定措施的“五定”措施,持续深化污染治理,加快库区造林绿化,有效保障了库区水质安全。

  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开展“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依法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08家;在农村,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为128个村配备了垃圾箱、垃圾桶,对有条件的村庄实行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投资400多万元,对城区内河进行了治理;大力开展库周污染整治,对库周违法建筑予以拆除,并充分发挥库区千人护水队和镇、村检查员、管理员、信息员队伍作用,对库周垃圾继续常态化清理保洁。

  加强水质保护监管。强化对两场(厂)运行情况的监控,确保正常运营;加大对总干渠两侧污染风险点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干渠输水平稳安全;加大水质保护巡查力度,定期对库区展开拉网式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照清单,跟踪督办,完成清零销号。今年以来,共组织库区巡查20余次,整改问题36个,有效阻止了各类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构筑生态防护屏障。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去年冬天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9万亩,占省市下达我县人工造林任务4.31万亩的252.9%,全县森林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强对总干渠两侧4300亩生态廊道林的管护,有效防止了毁林和无序开发现象发生;累计发展生态产业26万亩,引进涉林企业、林果种植大户65家,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10亿多元;投资1933万元,在环库区10个乡镇消落区发展生态水源涵养林9692亩。目前,全县库周生态隔离带总面积已达20余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3%,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达53.2%,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以上标准。

  “保生态、保水质,让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是无比崇高的历史使命,是重若泰山的政治责任。”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表示,将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谋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生俊东 杨振辉 葛玉顶)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