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志”在其中 ——光山县以扶志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记事

2017年12月31日13:48

来源:大河网

  打赢脱贫攻坚战“志”在其中

  ——光山县以扶志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记事

  内生动力是什么?

  打个比喻,一枚鸡蛋,受外力破壳,只能做食物;从内部破壳而出,必然是一个生命。因此说,强大生命力就是内生动力的重要意义。

  扶贫先扶志何尝不是如此?光山县委书记刘勇近日在该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专题辅导课上,就用这个比喻,令与会人员更加深刻理解精准扶贫需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才能激发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起心发,树起皮发。近年来,为了激发内生动力,光山县坚持“物质脱贫精神脱贫两手抓”,通过“明导向,筑阵地,树新风,激动力”,不断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决心。目前全县上下正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迈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扶志气

  薄志弱行难成事

  志在必得需发奋

  “扶贫先扶志和智,勤劳致富传美德。”“扶贫不是送钱送物,勤劳才能脱贫致富。”“人穷不能志短,好政策不养懒人。”

  ……

  这样突出扶贫先扶志的宣传标语,记者近日在光山县采访时触目可见,这也是该县“精神脱贫”活动中6大类14个专项内容之一。光山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办定点扶贫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85万人,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106个,贫困人口57847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和历史原因,扶贫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自全国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光山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真抓实干,信心百倍。然而,在工作中也有少数人存在“等靠要”思想,甚至出现了“输血式”“寄生式”脱贫的苗头,长此以往,就达不到“精准”二字的要求。

  剖析原因,主要是一个“志”——贫困人口没有立志脱贫致富的远大志向,帮扶工作需要扶上马送一程的志同道合,否则就难以达到“精准”的度。

  薄志弱行难成事。光山县从今年3月起开展“扶贫先扶志”专项活动,具体是采取“强化政策宣传培训、发挥典型示范引路、激发群众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性、融入学校教育实践、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不同形式,不断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源源不断的活力。

  精准扶贫,志在必胜;脱贫攻坚,志在必得。为了让扶志宣传长效化、接地气、全覆盖,光山县以县委党校和十多个行业部门为主体、组建县级“流动党校”,全县各乡镇开通“百姓宣讲直通车”,村级以帮扶责任人为主体组建宣讲小分队,将扶志和扶智始终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每一个节点,用脱贫攻坚战不断深化扶志和扶智的丰富内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年10月,光山县表彰了10名“脱贫之星”和10名“扶贫之星”,将他们的事迹广泛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县350个村安装了大喇叭,利用农闲时间宣传脱贫攻坚的相关内容;全县112个村建成“七个一”标准的综合文化中心,仅今年一年全县村级文化中心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700多场次。

  扬志气

  寒心消志无所事

  坚心守志勤为本

  “汪增斌同志,经入户核查、审定,你家庭已经达到国家既定脱贫标准,光荣脱贫,祝愿早日过上小康生活!”这是记者在光山县罗陈乡周湾村下湾村民组汪增斌家大门上看到的红色“脱贫光荣证”。此证由光山县委和县政府颁发,颁证时间为2017年1月。汪增斌爽快地说:“这大红证书,是荣誉,更是动力,每天进进出出都看到它,长劲啊!”

  像汪增斌这样的光荣户,在罗陈乡有398户,在全县达3252户13002人。光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永峰说:“扶志和扶智既需要正向引导,也需要不断激励,才能迸发出内生动力。”

  常言道,“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在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阻碍中,缺“志”是其中的要害。有的贫困户对实现脱贫目标寒心消志、对扶贫举措无所事事,需要引导早立志、立长志、坚守志。

  光山,“周封弦子国,隋置光山县。”“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发源地,素有“智慧之乡”的美称。为了营造“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的浓厚氛围,光山县文艺工作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体验到火热生活,创作出了《我爱你,光山》《共同奔小康》两首歌曲……

  “大手拉小手/城市带农乡/改革开放的成果一起来分享……”

  “一处帮一处/一方扶一方/走向富裕的路上合力闯……”

  这是《共同奔小康》中的歌词,如今在光山县中小学生中普遍传唱。

  人无志则不立。按照光山县“扶贫先扶志”活动的节点,今年“六一”儿童节,光山县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脱贫励志教育暨‘咱们有志气’签名活动,旨在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开展“学唱两首歌”活动,从11月开始,分别开展了歌咏比赛,目前已累计开展500多场,光山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歌声中油然而生。

  无论是扶志还是扶智,关键要扶出效果。李本炎是罗陈乡周湾村人,也是小有名气的养蚕“达人”。2015年,陶曼晞从省科技厅到周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发现村里浅山多,适合种桑养蚕。为了打消村民顾虑,陶曼晞请来省里蚕业协会专家帮忙选址,传授技术,村干部带头流转荒坡200亩,省科技厅扶持13万株桑苗,李本炎是第一批参与的贫困户,他很自信地说:“我培育出了5A级蚕茧,一个蚕茧能抽丝1029米,养蚕能脱贫、还能奔小康呢!” 

  比志气

  人贫志短懒干事

  安心定志长精神

  记者在光山县砖桥镇崔棚村支部采访时看到一块“安贫可耻,致富光荣”的红黑榜,在黑榜上公布了一位刘某,原因是“等靠要”思想严重,行为表现在“好吃懒做”上。

  像这样的红黑榜,是光山县“扶贫先扶志”的内容之一,全县每个村都有。红榜主要用于宣传扶贫扶志先进人物,表彰特别优秀的先进典型;黑榜主要用于曝光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严重以及不尊老爱亲的村民。

  光山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过去也有“生菜稀饭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人贫志短懒干事现象。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县发现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需要“三个动”,即正面示范带动、负面公开震动、落实政策推动。这样才能让“脱贫光荣,贫困可耻”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仙居乡张湾村张某,家中有老人和两个孩子,原本生活过得十分困窘却又喜欢赌博,结果欠下了不少外债。在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的教育引导下,特别是对比左邻右舍都在努力发家致富的劲头,张某狠下心戒掉了赌瘾,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学习养殖技术,自己办起养鸡场,有效地脱了贫,今年成为村里的“脱贫之星”。

  马畈镇潘楼村张正龙,全家10口人不等不靠,耕种田地16亩,养猪12头,农闲外出务工,家庭人均收入达8000元。2016年底,经张正龙本人主动书面申请,顺利摘到贫困户的帽子,成为一名“脱贫之星”。

  类似这样的脱贫典型,在光山县扶志和扶智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同时又能激起贫困群众奋起直追,如今“争当脱贫星,不当落后户”成为农村新风尚。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一年来,光山县乡村两级共组建90多支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团,开展了先进事迹报告会370余场,共计51000人(次)聆听了先进事迹报告。

  与此同时,全县已有108个村广泛开展了以“脱贫之星”“好媳妇”“好婆婆”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评先活动,评选出各类先进人物4200余人。通过出台好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目前光山县通过自主创业或就业的7215户贫困户中,第一批通过验收的6700余户已经兑现了补贴,累计发放“多彩田园”补贴近1340万元。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扶志扶智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浓厚氛围、激发内生动力。”光山县政府县长王建平如是说。(信阳日报供河南日报融媒体平台记者 龚立堂 王博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