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生态立县扮靓淮河源头

2018年04月26日13:4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谷雨时节,走马桐柏县城乡,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全国水土保持暨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 “河南省生态县”,一张张生态名片熠熠生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在接受采访时说:“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就是竞争力。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桐柏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对桐柏而言,要破解发展难题,就必须‘喝着上游水,不忘下游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持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并以此为抓手,力促发展形态的转变,存进了老区绿色崛起。”

  找准绿色发展方向

  过去,桐柏县曾执着于“工业立县”发展战略,也确实推动了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不高,产业层次低、结构不优,经济总量偏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

  “现在,天变蓝了,水变清了,鱼虾也有了!而当年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天空是灰蒙蒙的,河水是酱油色,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二氧化硫的臭味。”从小在淮河边长大的李生锐曾在河南桐柏县水利部门工作,淮河源的生态之变,让他不愿再忆起当年的情景。

  依赖储量亚洲第一的天然碱,桐柏县的碱硝化工产业一直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也曾是全县的污染重灾区。为彻底甩掉“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桐柏县不断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并按照国家级工业生态示范园的标准,聘请专业人员规划建设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

  桐柏县县长贾松啸介绍,建园之初,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三个不让步”:影响生态环境的不让步,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不让步,影响整体规划的不让步。而仅依据环保和产业政策,这个县近3年来就拒绝了60多家企业入驻桐柏。

  因为工业绿色转型,这个贫困县还成了河南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刮起了“科技创新风”。以碱硝化工行业废渣、废弃、废液、废水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通过技术创新,桐柏县不仅投入4亿元巨资研究出被称为“倍半碱一步法”的制碱工艺,还初步形成4条工业生态链,建成20万吨小苏打、40万吨矿物肥、5万吨醋酸钠等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科技创新收获颇丰:来自桐柏化工专业园区的税收逐渐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河山”。

  桐柏提出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工业”口号,实施扶优汰劣政策,下大气力对现有产业和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培育发展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整体向环保型、高效型转化。集中建设好桐柏县产业集聚区、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做强做优碱硝化工、金银矿产、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力争尽快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经济支柱。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大科技创新科技改革力度,引导企业循环式生产,组建规模化、清洁化、环保型生产线,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转变以消耗资源、影响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建立新型工业、生态工业的现代发展方式。

  在绿色工业发展的同时,桐柏县坚持以工哺农,抓住龙头企业培育这个关键,以内引外联为主要措施,扶持三源粮油等龙头企业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从“工业立县”到“生态立县”的战略转变,其实也是桐柏县的发展理念由“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就是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准和方法,科学统筹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以生态提升桐柏形象和吸引力,吸纳生产要素向桐柏集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桐柏县建立健全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实施列入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力促生态县建设各个阶段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例如,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命名的乡镇,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县直单位创建成效突出给予5万元奖励。在未按期完成创建任务、建设指标达不到国家及省验收标准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四月,小雨淅沥,烟雨蒙蒙,云雾缭绕。穿越连绵的山峦丘陵,记者来到桐柏县程湾镇山区,只见茶园若隐若现,仿若世外桃源。好山好水产好茶。良好的生态已成为当地人的巨大财富。

  桐柏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磊说,桐柏茶叶2017年出口创汇3142万美元。“以前中国茶业出口大户都是南方的名茶,但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桐柏茶叶很走俏,增长潜力很大。你到桐柏茶园去看看就明白了。”据悉,早在2010年,桐柏的山野茶就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环保部的有机产品认证,成为南阳市第一家获得茶叶产业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这标志着桐柏茶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如今,在桐柏山区,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乃至普通农户,无不情系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有机”理念深入人心,“有机”产业大有可为。干部群众说,有机农产品种得好、卖得出、效益佳,这主要得益于县里近年来实施的“生态立县”战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全县已成为一种生动实践。2016年12月9日,桐柏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称号,这是一张金光闪闪的绿色名片,引领着桐柏“生态立县”向纵深推进。

  “截至目前,桐柏县有机产品基地总面积已达3.3万亩,年产有机产品1万余吨,16家企业(合作社)获得了有机产品(基地)认证(转换期认证),涉及蔬菜、核桃、黄金梨、猕猴桃、香猪、花生、板栗、茶叶、桔梗、油茶等10大类25种产品,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行业,已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张,转换期认证证书22张。”桐柏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贾松啸如数家珍。

  为加快生态富民步伐,桐柏县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扩大茶叶、花生、板栗、木瓜、林果等优势产业规模,逐步向标准化生产、无公害认证方向引导发展。大力整合休闲农业元素,逐步形成特色种植、农耕文化、养生保健、生态涵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养生区。大力发展农业项目,紧紧国家扶贫开发等有关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青山绿水好风光,“朝阳产业”前景阔。桐柏县把生态旅游业看作最具潜力的强县富民“朝阳产业”,围绕优良的生态环境做文章,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聘请高水平的规划单位对县内主要景区进行规划设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他们还提出发展养老经济,加快培育以修身疗养、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养老产业,使桐柏不仅是生态旅游观光之地,而且也是修身疗养、消夏避暑、休闲延年的居住之地,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

  绿色家园美美与共

  仲春时节,走进桐柏县淮源镇陈庄村,让人眼前一亮: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四通八达的连户道路、鲜花环绕的文化广场、飞鸟蹁跹的村畔湿地、已经挂果的木瓜园,一个个苗圃、茶园,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在这里生活,赛如神仙啊!”村民张大娘说。

  淮源镇党委书记李中阳告诉记者,通过持续开展绿色产业脱贫攻坚,陈庄村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庄越来越美,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去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名单,陈庄村榜上有名。

  桐柏在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立足山区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不断丰富提升达标村、示范村建设的内涵和品质。

  桐柏作为贫困山区,民居散落、环境卫生差、生产生活条件差的现象更为突出。为此,桐柏全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排查区域垃圾堆、垃圾坑、垃圾河数量位置,清理历史遗留垃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妥善处理生活垃圾,避免二次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地膜回收加工利用。推动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粪污治理设施,实现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动农村污水治理,推广实施生态净化、小型污水处理厂等治理方式,探索建立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农村绿了、美了、靓了,城镇更有看头。桐柏精心建设生态宜居县城,巩固提高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创建成果,以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县为载体,从生态示范小区建设入手,深化“四创一争”活动,形成县城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加快城建投融资公司建设步伐,创新投入机制,解决建设资金困扰问题,盘活土地资源,加大县城新区建设力度,抓好山体、水体、绿地保护,努力打造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桐柏县城。大力发展特色小集镇,以创建国家生态环境友好乡镇为载体,以绿、洁、畅、亮、美为标准,全面加强小集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特色各异的小集镇。至目前,桐柏共创建省级生态村27个,市级生态村18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桐柏县荣获“省级生态县”称号。

  生态立县战略,如同一面高高飘扬的大旗,凝聚起桐柏干群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务实重干、奋发有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引领着生态桐柏更绿、更美,昂首走向“绿色崛起”!(生俊东 闫佳 杜福建)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