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米白如玉

2018年05月21日16:45

来源:开封网

  我是一个在豫东乡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面食,竟然对稻米颇有敬意。是的,大米一年也吃不了多少,都是用小麦换大米,所以有一年郭达演的小品高喊“换大米换大米”,就很有同感。我见过开着四轮车换大米的商人,他们是从黄河岸边收购的稻米,到不产稻米的我们这里换成小麦,中间吃个差价,赚个辛苦钱。换了大米的我们也不敢放纵消费,每晚抓一把米,在地锅里烧成米汤喝,几乎很少蒸米吃。母亲说,大米饭得肉浇头。在物质贫乏的上世纪80年代,能喝上米汤已经不错了,不要说吃大米白饭了,就是从米汤的滋养中,我的味蕾就已记住了开封大米的香味。

  后来在开封上学、工作,一晃20多年,渐渐有条件改善生活了,可以随意蒸大米吃了。不过不是用箅子蒸,而是用电饭锅蒸,虽然便捷,感觉还是少了烟火气息。开封是一座濒临黄河岸边的城市,曾为北宋都城,曾经繁华如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一度因为兵火和黄河水灾而黯淡了数百年。开封无论富足还是平淡都抵挡不住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夜夜人满为患的夜市美食吸引着吃家前赴后继,无论是八宝饭还是饭店的主食,都离不开开封大米。大米是餐桌上的主角,引领着百姓餐桌上的革命。只有大米才可以高标准配菜,不像小烧饼只可以夹咸菜。大米鱼肉菜蔬皆可配,当然还是无肉不欢。

  一次路过龙亭公园,忽然想起了北宋皇帝在宫内的栽植稻子试验。想到这儿,忽然感觉地下还活跃着一个北宋王朝呢,于是就有意放慢放轻了脚步。史书记载,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北宋从现在的越南中南部引进占城稻,宋真宗在推广占城稻的同时,就在后苑玉宸殿等地对小香稻、占城稻做过许多试验和观察。“天禧二年(1018年)十月,又在玉宸殿召近臣观刈占城稻。”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还在后苑建造了一座专门的宫殿,用以观种稻。宋徽宗亲自对占城稻进行推广,命人从福建取来三万斛占城稻,然后分给江淮、两浙种植。《宋史·食货志》中就有东京城种植水稻的记载,但开封不是主要种植区,北宋时水稻向北推广,小麦向南推广。

  开封种植稻子历史悠久,金元以后因黄河多次泛滥改道,水源跟不上,加上土地盐碱化而一度中断。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大米就是奢侈品。据郭述文老先生讲,开封的土地过去收获太少,一亩地最多只能收获一百六七十斤粮食。在西北郊盐碱沙地,只能种花生和高粱,高岗沙地种花生,低洼地种高粱,多年来开封穷人都是吃高粱面,开封人把高粱面叫“杂面”。那时有钱人才吃小麦面,至于种水稻吃大米,开封人想都没想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兴修水利、引黄灌溉、改土造田,1958年在南北堤村和水稻公社试种水稻成功,此后群众才逐渐掌握栽培技术并推广种植。

  开封大米以粒大、光滑、色泽透明、味香汤浓、营养丰富、筋而不硬、软而不黏而驰名省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开封大米白似玉,籽粒饱满发光色,蒸饭香甜味道美,熬汤汁黏分外鲜。”开封大米之所以独具特色,主要原因是开封土质疏松,并采用肥沃的黄河水浇灌,加上气候适宜、四季分明,不仅产量可观,尤其质地极高,透明如水晶。做出来的米饭筋而不硬、黏而不泥,煮出来的稀饭汤米交融、洁白如乳、味道甘香。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