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首“绿二代”石珩:薪火相传 播绿荒山

2018年05月25日14:5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他乡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作为土生土长的淅川人,我也想趁年轻,在家乡多种点树,让家乡山更青、水更绿。”日前,在淅川县马蹬镇四棱寨荒山上,“绿二代”石珩抚摸着刚栽下的马尾松,谈及回乡的初衷。

  3年前,刚30出头的石珩已是南阳市一家酒店的高管,从办公室望去,宾馆内逼仄的空间里,零星的绿色也是奢侈品。3年后,石珩在老家荒山上挥锹铲土,播下一株株新绿,看树苗迎风招展,他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绿色已融入他的血液。

  石珩的老家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守护一库清水北送,植树护绿是首选。近年来,淅川县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50多家造林企业和专业造林队,合同制造林,专业化运作,石珩的父亲石廷乐就是县里的“造林明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绿化荒山50余座,造林面积8万多亩。

  “从城市回到田间地头,不适应是肯定有的,但是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很快进入状态。”回乡3年来,每到种树季节,父子俩早出晚归,联手绿化荒山。父亲经验丰富,儿子善于学习新鲜事物,父亲会教给儿子苗木根部蘸浆、石穴覆膜等恶劣自然环境下提升树木成活率的方法,儿子会告诉父亲从网上掌握的苗木行情和新的栽植技术。

  尽管此前毫无苗木栽种经验,有父亲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钻研学习,石珩很快掌握了苗木种植和养护技术。淅川需要绿化的荒山基本是石头山,山坡上只有浅浅的一层砂土,有的甚至完全是石头。遇到光秃秃的石头山,先要用炸药炸个坑,然后从山下背土栽苗。石珩每年呆在山上的时间长达7个月,磨破的鞋子足有几十双,吃住在山上是常事。

  仅栽下树苗还不能保证成活,在贫瘠的荒山造林,需要大量水浇灌。“肩扛手提水车拉,什么办法都用过。”石珩说,去年,他骑着三轮车往四棱寨山顶送水,谁料坡陡路窄,三轮车突然翻倒在地。“我当时被摔晕了,醒来用手一摸,全身上下都是血。还好,没伤到致命处,捡回了一条命。”谈起那次遇险,石珩仍心有余悸。

  “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美化了环境,还有收入,何乐而不为?看着自己栽的树一天天长大,心里都是自豪感,再苦再累也值!”回乡3年,石珩已经带领造林队绿化荒山5000多亩。经过3年的沉淀,他已完全从父亲手里接过铁锹,继承了父亲的“绿色事业”,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绿二代”。

  如今,在淅川,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加入到绿化荒山的队伍中,植绿的种子薪火相传。与此同时,淅川营造林以每年10万亩以上速度推进,合格面积连续10年位居全省县级首位,森林覆盖率已达45.3%。(生俊东 王鸿昌 康帆)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