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海:通过农业科研自主创新 让村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2018年05月30日14:3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5月29日,在位于叶县任店镇的韭菜科研育种基地,平顶山市园艺科学研究所所长马金海蹲在大田里顶着烈日正在观测韭菜生长状况。

  “一个韭菜育种需要经过从单株到品系再到品种的过程,一般需要8年以上时间。这中间需要无数次测量、观察,科研人的辛苦普通人常常难以理解。”由于常年扎根土地,马金海皮肤晒得有些黝黑,豆大的汗珠凝结着科研人的辛苦和赤诚的热爱。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这是马金海的座右铭。40多年来,马金海一直奔波在农业科研一线,在“育成一些品种,造福人类社会”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今年64岁的马金海从小热爱植物研究。高中毕业后在鲁山县一家蔬菜基地工作,这段经历大大激发了他对蔬菜科研的兴趣与热情。不满足当时知识水平的他,买了大量农业书籍学习,后期又到大学深造,专门学习农学。

  大学经历让马金海系统地学习了农业生物科学、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马金海毕生致力于将自己所学贡献社会。1981年,市政府要求建立二线蔬菜生产基地,保证城市蔬菜供应。马金海率先推广蔬菜保护地种植,推广新优品种、化学除草、化学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蔬菜亩产值由原来的500元上升到5000元,不仅繁荣了市场,更实现了蔬菜的常年供应,满足了城乡人民生活的需求。

  2000年,马金海创办平顶山市园艺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蔬菜、花卉、果树、绿化苗木的育种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工作。作为一家民办科研机构,从科研经费、人员工资到各种仪器设备、化肥、农药、农资等各项物资支出都是自筹资金。他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科研楼和多处实验基地,建起了现代化的组织培养室和平顶山市农业系统第一座恒温库,同时招聘了多名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从事科研工作。

  “做农业科研是个非常辛苦的事儿,招聘的很多大学生坚持不了几年就走了。好在有一批志同道合、真正热爱科研的人,一起共同努力才走到今天。”如今已是高级农艺师的马金海说。

  40多年来,马金海在科研育种领域始终秉承“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的理念,利用太空、物理、化学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已经育成韭菜、大葱、萝卜等蔬菜新品种60多个,其中久星韭菜系列品种达28个,荣获国家和省、市认证及奖项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育种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为韭菜品种形成和保持“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平顶山”的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片匠心成就“韭菜大王”

  韭菜含丰富的维生素,具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等功效,深受我国群众喜爱。

  马金海认为,“韭菜虽然只是一种蔬菜,但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必须把韭菜的育种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农业科研是一项投入大,生产周期长,自身效益小,社会效益大的公益事业。育成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8年以上,有时甚至10年、20年、30年才能育成,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了培育优良蔬菜品种,马金海和他的助手们终日工作在试验田的第一线,观测、记录,然后进行分析,筛选优异株再次进行培育……

  为检测韭菜种子的抗寒耐旱等性能,马金海要在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时候观察长势。“夏天最热的时候有40多摄氏度,冬天在最冷的时候通常在凌晨四五点,能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耳朵每年都会冻伤。”马金海说,在他的房间,仅记录的数据就堆满了半个屋。

  通过系统育种法、杂交育种法,马金海成功培育多个韭菜品种。目前,久星韭菜从休眠品种到不休眠品种,从抗寒品种到抗热品种,既有宽叶又有窄叶,既有长鞘又有短鞘的系列品种,已成为我国品种最全的韭菜品牌,满足了我国各个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和生活习惯的需要。

  久星9号、19号、29号等韭菜新品种的育成,填补了我国韭菜休眠品种没有主栽新品种的空白。久星1号、11号韭菜种分别荣获全国种子会议“金杯奖”、21世纪国际农牧业科技成果金象奖。久星10号韭菜2001年通过省级审定,是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最抗寒韭菜新品种,现已推广至我国31个省、市、区,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久星”品牌已经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知名品牌,成为菜农争相种植的对象,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在韭菜育种和生产实践中,马金海和他的科研团队靠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完全实现了“中国韭菜,久星优而全”的现阶段育种目标。去年,中国农大平顶山教授工作站在马金海的韭菜科研育种基地揭牌。

  科研成果造福更多群众

  在任店镇韭菜科研育种基地,几名工人在施肥、撒药,来回穿梭。“这些工作都是来自后营、秋河、双河营等村的村民,大多数都是贫困户。”基地负责人刘聚林介绍。

  今年已经60多岁的李雪就在其中。她家住任店镇后营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平时打药、栽韭菜、割韭菜、锄地,有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大多都不是很累。”李雪说,由于基地离家较近,平时步行到基地上班,除了照顾家还能挣钱。

  据了解,位于任店镇的该育种基地只是马金海的多个育种基地之一。仅这个基地就能安排40多名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平均月工资2000元左右。

  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马金海计划发展韭菜大田种植,建设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进而带动更多农民通过产业化规模生产致富。

  马金海介绍,韭菜种植是一种“短平快”的农业项目,一年割7刀,一次栽种可连续收获5年以上。按“久星”韭菜测产情况来看,亩平均收益在10000元以上。

  目前,马金海已经在任店镇月庄村流转500亩土地,计划让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享受分红增加收益。“随着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还要同月庄村集体经济有机融合,帮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马金海介绍。

  栉风沐雨,铸就匠魂。马金海通过农业科研的自主创新,帮助越来越多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马金海本人也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者、市优秀政协委员、鹰城好人、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在第一届平顶山市乡土拔尖人才命名大会上,他荣获“乡土拔尖人才”称号。(蔡长伟 乔培珠 焦萌)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