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赵中显 养猪走向脱贫路

2018年05月30日14:3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要不是因为党的政策这么好,我早就撑不下去了,咱要懂得感恩,自己努把力,不愁贫困的帽子摘不掉!”

  5月21日,阴雨连绵,气温突降,南乐县千口镇北郭村36岁的贫困户赵中显却忙得满头大汗。听到招呼声,他才匆忙从打料机前直起身来。了解到记者的来意,他向记者说出了上面那段话,并感叹说:“好日子还要靠勤劳的双手干出来!”

  由于父亲偏瘫在床,加上两个年幼的孩子,赵中显出不了远门,这些年和妻子靠在家务农维持生计,生活举步维艰。

  2014年,赵中显家被评为低保贫困户,享受到低保金、残疾补贴、困难群众大病补助及教育补贴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

  “作为贫困户,政府给我们有相应的政策扶持,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来给予我帮助,要想脱贫,还得靠自己的双手,找一条适合自己实际发展的道路。”得到“实惠”的赵中显开始自力更生,逆境求变。

  去年,赵中显有了依靠养殖脱贫致富的想法。县教育局下派驻村第一书记赵合立了解到他以前养过猪,会一点技术,就建议他养猪致富,还为他订制了养猪扶贫方案,联系县人社部门进行技术培训,还拿到5万元的金融贴息贷款。 “

  有了技术,又有了资金,就靠自己干了!”赵中显为自己打气。依靠学来的技术,赵中显规划好了养猪计划,地点就定在以前废弃的鸡舍里。 

  可是想着容易,做起难。光是盖猪场专用的猪舍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了节约成本,赵中显决定自己建猪场。 

  “猪场的圈舍都是我们夫妻俩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赵中显从市场上买来二手钢材,自己加工焊接成猪栏。没多久,硬是把一座废弃的鸡舍,改造成了占地1亩的养猪场。

  准备工作做好后,当年8月,赵中显又购买了两头种猪和7头仔猪,正式开始了养猪事业。

  然而,万事开头难。喂料、清扫猪圈、消毒、舍外运动、配种,每天的工作看似很简单,却非常耗费工夫。为了掌握仔猪的生长习性,赵中显经常在猪舍一待就是一整天,认真观察仔猪的习性和生长规律。

  “中显这个孩子很能干,每天早上5、6点就起来干活了,半夜11点才回家,有时候为给母猪接生,在猪场一熬就是一宿。”村支部委员王向党说。

  随着仔猪的长大,所需要的饲料也越来越多,每天400斤的饲料,顿时让这个家庭吃不消了。 

  “几十头猪每天都要吃东西,饲料太贵,自己的粮食又远远不够,还得花钱去买粮,当时估算着每头猪喂到出栏,还不够成本钱。”这时,养猪不仅没能给他们带来收益,还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拮据。 为节省开支,赵中显在市场购买了一台二手打料机,自己配料、打料,自己动手打包成袋装饲料运往猪场。第一书记赵合立与电力部门协调,从附近的变压器免费为其架设专线并安装了电表。 

  “那时候累得要命,但你也得干,只有自己干,才能把日子过上去。”回忆起初养猪的经历,赵中显至今仍嘘唏不已。 

  “养猪需要经常预防疾病,给猪打针,刚开始我都是请别人打针。后来为了节省开支,我就买器材自己替猪打针、给猪看病。”赵中显告诉记者,经过学习摸索,他逐渐掌握了饲养、预防疾病等方面的技术。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呵护,到去年年底时,赵中显迎来了他的第一个丰收年。仅有的几头猪发展到了50多头;年底卖出九头猪,一下就赚了两万元,养殖场也逐渐走上正轨。

  “经过去年的摸索,我的养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我还想试一把,扩大下规模。”赵中显说。 现在的赵中显,不仅成为了村里的养猪专业户、村里的能人,尝到了创业甜头的他,还把目光放得更远,2017年秋季又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承包起8亩土地种植大蒜和葱,还种植了7亩雪桃。 

  从“让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如今的赵中显,忙着扩大养猪规模,做大养猪事业,也即将迎来第一茬大蒜和葱的丰收。(王聪 王阳 冯云丽)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