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社旗警方破获建群“扶贫”诈骗案 抓获“群主”53名

2018年07月13日12:0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12日下午,南阳市社旗县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局侦破的“精准扶贫9.27”特大电信诈骗案侦办情况:一个以“精准扶贫”等国家扶贫项目为幌子,引诱入群会员各自组建微信群并以群主身份再度拉拢、发展会员,疯狂集资,诈骗6万余人、涉案金额600余万元的特大系列诈骗团伙被社旗警方一举端掉,53名“扶贫群主”悉数落网。

  2017年9月27日,南阳市社旗县赊店派出所接到当地居民惠某某报案称,其自2017年4月以来被夏某某拉入到某微信扶贫项目群,让其发展下线并负责群内统计、收款、转账等工作。据称,该项目每人只需交纳10元开卡费和90元相关费用即可申请扶贫账号,获得一笔国家扶贫款。

  2017年6月,惠某某按照夏某某的指示,将各微信群群主处收到的89万余元会费汇入到了自称“国家扶贫办专员”汪先念指定的帐户。然而,在汇款结束后,惠某某多次联系夏某某、汪先念等人,但对方手机统统处于关机状态。惠某某意识到上当受骗,遂报警求助。

  接警后,社旗县公安局迅速将案情上报至南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警方随即围绕涉案资金、涉案信息展开初步调查。经分析研判、案件串并,警方发现该案受害人高达6万余人,涉案资金巨大,且以精准扶贫为幌,影响极为恶劣。

  经警方专案组深挖细查获知,自2017年3月以来,广西凌云县杨某某(绰号杨马)以“民族资产解冻”“精准扶贫”为由,编造“财政部、国家扶贫办、国际红十字慈善总会安家费棚户区改造房”等国家扶贫项目,化名国家扶贫办工作人员“汪先念”“李娜”“李健”等,以缴纳10元入会费便可获得在城市购买低价房资格,并领取80万至120万不等的创业资金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活动。

  2017年3月,杨某某化名为“国家扶贫办专员汪先念”联系到夏某某后,对其展开攻心并许诺其发展2万名会员就可享受双倍会员福利及高额奖励,引诱夏某某为其非法集资。而夏某某为获取高额回报,将杨某某编造的棚户区改造房项目简称为“10+1”项目,拉拢孔某某通过微信平台、组建微信群对该项目进行宣传、推介,拉拢会员、非法吸收群众钱款。

  在各自的微信群里,夏某某、孔某某发布与所谓的“国家扶贫办专员汪先念”虚假通话录音和虚假项目文件等信息,获取微信成员的信任,并逐步发展微信群体,让会员作为群主再度组建自己的微信群进行推广。

  2017年10月,杨某某又编造“精准扶贫项目”并化名“国家财政部扶贫办后勤组李娜”,以响应精准扶贫为名,宣称缴纳68元入会后可获得120万元至150万元的扶贫奖励款,继续拉拢孔某某为其集资。

  截至2017年12月,孔某某先后发发展“68+1”项目会员5万余人,收取会费3326704元,并按照杨某某的指示将自己收取的会费汇入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后杨某某等人通过刷POS机进行套现。

  自专案组成立以来,南阳警方迅速组织了网安、技侦、刑侦进行缜密分析研判,并于2017年10月12日,赶赴西安,将涉嫌诈骗的夏某某成功抓获。经突击审讯,夏某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如实提供了所谓“国家扶贫办”有关人员的联系方式。

  2017年12月14日,警方专案组驻南宁民警将入住酒店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等人顺利抓获,现场搜查出现金73万多元,作案银行卡5张,手机卡5张。紧接着,民警又顺线追踪,先后将孔某某和帮助洗钱的杨某某、陈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经对夏某某、孔某某讯问,二人如实供述了为获取高额利润先后发展多名微信群主的事实。其中,夏某某发展下线微信群主18人,孔某某发展群主35人,并由这53人各自组建微信群继续向下发展会员。

  由于该案案情重大,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并跟踪督办,要求河南警方全链条打击,限时破案。2018年5月3日,河南省公安厅将该案列为“雷霆行动”3号案,南阳市公安局专案组再度加强警力,派出6个小分队分赴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多省、自治区开展收网行动。

  社旗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要案中队中队长王宏展介绍,成立的专案组民警经过240余天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案件侦破任务,破获涉及17省市电信诈骗案,扣押车辆3台,涉案手机11部,涉案银行卡56张,追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600余万元,目前该案的涉案53名“群主”已全部被抓落网,主要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依法移送起诉至社旗县人民检察院。

  针对群众应该如何防范此类电信诈骗和如何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时,社旗县公安局案件大队大队长邱刚提醒广大民众: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新媒体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高发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电信诈骗案件呈现犯罪人员集团化、犯罪手段科技化、犯罪对象具体化、犯罪空间异地化、账款转移快速化的特点,已成为广大群众最为痛恨的犯罪类型之一。防治电信诈骗犯罪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各司其责、各履其职,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

  就破获的这起案件来说,骗子打着“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等国家最新扶贫政策,利用受害者对扶贫政策的期望,以及不劳而获能享受大补贴的心理实施诈骗。精准扶贫是一项公开透明、程序严禁的政策,从申请、评议、审批到政策的落地,都需要严格的执行,不是单凭缴纳会费、报单就能享受巨额会费的。广大民众们不要想着天上会掉馅饼,不贪小利不受诱惑,加强自我防范,不要透漏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才能脱贫致富,而不是简单的“报单”靠这些子虚乌有的项目来发家致富。

  电信诈骗是一种“见光死”的犯罪行为,宣传防范工作至关重要,只要及时将其诈骗手段、形式、过程曝光,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电信诈骗犯罪就难以得逞,希望各主流媒体深入揭秘电信诈骗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生俊东 王珊珊)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