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特色产业谱写绿色扶贫新篇章

2018年09月07日10:1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浑圆饱满的软籽石榴、迎风招展的大樱桃树苗、规模壮观的农光互补茶树菇孵化园……初秋时节,走进淅川县产业扶贫基地,处处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近年来,淅川县立足特殊县情,经过积极探索,确立短、中、长三线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水源地贫困县产业扶贫的绿色路子。

  小石榴助力乡村大扶贫

  眼下,走进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公司九重镇万亩软籽石榴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颗颗浑圆饱满的软籽石榴点缀其中,宛若一幅秀美的画卷。

  “目前,公司在九重镇栽植软籽石榴面积10000余亩,已与207户贫困群众签订了入资带贫协议,产业带贫61户,90余名贫困群众常年在基地务工。”公司负责人李年峰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淅川县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公司按照规划,计划在九重镇投资10.2亿元,发展软籽石榴种植面积2.2万亩。该公司种植的突尼斯软籽石榴是石榴中的高端品牌,市场售价每公斤高达20至30元。

  让当地村民靠技术吃饭,凭手艺挣钱,是该公司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小小的一棵石榴树,扶贫成效显著:土地流转,让群众有了地租收入,同时,当地贫困群众还可以在基地就近务工,赚取收入。

  “我在这里包了28亩地负责锄草,一年收入12000元,地租5000元,再加上平时打零工的收入,每年能挣到20000余元。”日前,张河村贫困群众王洪才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伴随着九重镇软籽石榴基地的发展,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公司还以“网络众筹委托管护,统包到户利润分享,物资供应属地优先,专项补助重点突出,农旅结合带动创业。”等方式,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茶树菇带动群众快致富

  厚坡镇农光互补茶树菇孵化园位于裴岗村,孵化园建设时超前规划,精心设计安装了光伏发电太阳能板,为公司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大限度让利于贫困群众。

  该孵化园依托淅川益瑞农业有限公司通过资金入股、合作种植、分散管理三种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资金入股模式。贫困户以自有资金或小额信贷资金入股茶树菇基地,由公司采取“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种植,统一培育、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形式经营,年终按照不低于7%的比例给予入股贫困户分红。

  合作种植模式。贫困户自愿购买公司培育的茶树菇菌袋,托管到茶树菇基地,由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待茶树菇出售后,按照合作协议给予贫困户保底收益分成。

  分散管理模式。公司将茶树菇菌袋培育成活后按照一定的价格销售给贫困户,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贫困户在家搭建棚架进行种植,公司负责回收产品。

  “茶树菇生长周期短,两个月就可以出一茬,目前市场价湿菇每斤4元,干菇每斤45元,经济效益可观。”谈及市场销售情况,张玉军兴奋地说。

  据悉,该孵化园平时可吸纳60余名贫困群众务工,人均月工资1500元以上,2017年以托管模式带动90户贫困户种植茶树菇。同时,该孵化园还辐射带动周边上集、毛堂、西簧、老城等乡镇1400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杏李圆了群众致富梦

  “今年雨水好,再加上管理到位,我的杏李园下果60余吨,净收入15万元。”日前,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村村民刘根太兴奋地告诉记者。

  刘根太原是黑龙泉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为了生计,他曾常年外出务工,先后挖过隧道、干过建筑、煤矿挖过煤……但每年除去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的费用,基本攒不下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刘根太通过外出学习培训,逐步掌握了杏李管理技术,园里的果子一年比一年多起来,他的腰包也慢慢地鼓了起来。去年,刘根太退出贫困户行列,光荣脱贫。

  刘根太是老城镇杏李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在淅川县短中长线扶贫战略的引领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大力发展杏李等特色林果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绿色扶贫的新路子。

  在杏李产业发展中,老城镇采取公司+农户“三包一提”的发展模式,即由淅川县水源林果公司和农户签订合同,农户提供土地并负责种植、管护,公司包苗木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产品回收,树木挂果后,亩产收益达到3000元,低于3000元的,差额由公司补偿。种植过程中,农户可在林下套种花生等作物,收益全归自己所有。该镇已在冢子坪、马沟、黑龙泉等14个村发展杏李2.5万亩,带动6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淅川县累计发展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大樱桃等特色扶贫产业30余万亩,脱贫攻坚综合评估成效连续两年位居省市前列。(生俊东 王鸿昌)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