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驻村工作队队长乔永邦:在扶贫工作中找答案

2018年09月27日09:1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仲秋时节,走进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县太平镇黄石庵村,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桂香飘逸的休闲游园、宽敞洁净的柏油大道……然而,在这个村庄里,时常能见到一位皮肤黝黑、着装朴素、背着挎包、步履匆匆的中年汉子,时而奔波在农家田头,时而忙碌在建设工地。他就是县农机局驻村干部乔永邦。

  黄石庵村距集镇22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255户820人,其中,贫困户21户35人,是省级贫困村。乔永邦是2016年被派驻到该村的。

  “驻村三年里,老乔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抓党建促脱贫,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该镇党委书记周青华如是说。

  面对笔者的采访,年逾半百的乔永邦面露羞涩,“自从组织上选派我驻村那一刻起,我一直在问自己三个问题,并圆满地找出了答案!”

  “要咋干?”这是他对自己的叩问

  长期在县直单位工作,乔永邦对“三农”问题不熟悉,甚至连最起码的“村两委”,都搞不清楚是怎样产生和组成的。但他暗下决心,要边学边干。

  “来黄石庵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要咋干?”乔永邦驻村第一天,首先叩问自己。

  驻村后,他利用一周时间,走村入户,多方了解村里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基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详情,围绕民生问题和帮扶脱贫两个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做出了详细规划,逐一进行实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石庵村是一个后进村,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凝聚起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所在。”据乔永邦介绍,他把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作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促进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创建工程,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干了啥?”这是他对自己的拷问

  “贫困群众期盼的双眼让我的内心很震撼。贫困户不仅仅需要我们的怜悯之心,更需要我们的真心相助和真心帮扶……”在乔永邦的民情日记扉页里,有这样的话,“凭党性工作,我都干了啥?”

  “困户朱光照双目失明,在乔永邦的帮助下,通过学习取得按摩师职格证书,在栾川县城办起了按摩店。贫困户董保安肢体残疾,乔永邦帮助他分析优势特长,鼓励其办起了废品收购站。”黄石庵村支部书记张洪伟对乔永邦办过的实事如数家珍。

  三年间,乔永邦为村里请来了中药材种植技术员,并协调资金,指导贫困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扶持困难群众,开办农家宾馆增收致富;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联系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

  山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出行、饮水、住房条件差。乔永邦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连续3年,硬化道路8.3公里,建成跨河大桥2座,架通饮水管道30多公里,先后对全村20户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为改善人居环境,该村建成了2座星级公厕,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为壮大集体经济,他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占地2亩的村级旅游宾馆。

  “值得不?”这是他对自己的追问

  刚到离县城100多公里黄石庵村,妻子问:“人家都是要求到县城工作,你为啥要到那么远的山窝里去?”乔永邦回答:“工作需要,我得服从组织决定!”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正在筹备第二天慰问贫困群众的乔永邦,接到正在医院住院的小孙子带着哭腔的电话,“爷爷,你啥时回来?我好几个星期都没见你了!”这时,他才想起,自己整整46天没有离开黄石庵村。

  2017年北山第一场雪,太平镇下得格外大些,在“七改四有一树”行动中,乔永邦顶风冒雪,沿着崎岖山路给贫困户送建材,送棉被,车轮在雪地上打滑,差一点就窜到山涧里,但他并没有退缩。

  在黄石庵村工作的近千个日子里,远离家庭,远离繁华,只能固守清苦,固守寂寞。乔永邦不顾自身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等病痛的折磨,没有节假日的忘我工作,带来了黄石庵村的嬗变。爱人时常埋怨他:“你不要命地干工作,值得不?”

  “是呀,在这条扶贫路上,我确实是淡漠了家庭,淡漠了亲情。”乔永邦袒露心迹,“当我回过头,看到村里的巨大变化和贫困群众对自己的那份感情,觉得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三年,值!”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乔永邦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诠释了,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如何去无愧于职责,无愧于初心,无愧于帮扶的贫困群众。(生俊东 王洪强 张宇 李花葛)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