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党建引领让西刘庄村华丽转身

2018年10月18日17:2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西南老青山脚下,原是个不起眼的贫困小山村。十年来,西刘庄人把一个山荒岭秃、一贫如洗的贫困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富裕文明的小康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刘庄,感受基层党建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的美丽嬗变。

  叶县常村镇西刘庄村有7个村民组,886口人。全村耕地面积664亩,山地面积4000余亩,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农户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和饲养牛羊,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路是曲拢拢,地是自来行,干了是铁蛋,湿了是泥蛋,不干不湿是肉蛋!”常村镇西刘庄村村民在形容村里从前的路况时这么说道。而在今天的西刘庄村,我们看到的是条条平整的大路,硬化水泥路直通到每家每户,主路旁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环境变美了,村里的风尚也变美了。现如今,更多人有了爱村护村建村的习惯,大家向能人看,探索致富新路子,也向“星级文明户”看齐,崇尚美德树新风,老百姓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刘庄的美丽嬗变,根本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1990年,高中毕业的刘随伸回村担任该村会计。由于工作积极,1995年被吸收入党组织,1998年被推荐为村党支部书记。而刘随伸上任后,不负重托,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彻底让西刘庄村“旧貌换新颜”。

  在村里人看来,刘随伸思路清晰,善抓机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县扶贫办听说国家“贫困资金互助社”模式后,就主动请缨率先要求在该村实施,经过该方努力,“贫困资金互助社”终于在西刘庄村落地。兼任互助社理事长,亲自监管这笔来之不易的发展资金,严格按照互助社的章程,按照贫困优先周转使用。十年来,村民运用这部分资金发展项目,一部分贫困户率先走上致富路。也使互助社的本金扩大,该村贫困资金互助社持续正常运转,为国家扶贫办此项目的普及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被称为“叶县模式”。

  此外,刘随伸胆子也大,敢闯敢试。西刘庄村有大面积的荒山,如何让它变废为宝。2014年刘随伸了解到“美国黑李”很适合西刘庄村的土壤条件,可村民们不敢尝试,他就自己带头。去年,果树达到盛果期,大获丰收,亩收入近5000元。在他的带领下,林果面积迅速的发展起来。

  刘随伸还敢于吃苦。2014年大旱,机井抽出来的水,都是浑水,在自来水的压力灌中堆积了厚厚的一层淤泥,如不清掉,严重影响自来水的水质,刘随伸发现后,就脱掉上衣,光着膀子,爬到压力灌中清淤泥,由于灌口较小,又在高处,在村民的帮助下,刘随伸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爬到灌中。当时是7月份,天气炎热,室外温度高达30多度,室内温度更高,刘随伸用了一个小时,才把淤泥清完。

  刘随伸告诉记者,村民们都看着党员,党员和村民们也一起看着他,“支部书记是党安装在基层的一盏灯,是传递党的温暖的桥梁。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做人,一心为民,才能对得起父老乡亲。”

  村民李保国告诉记者,正是有村书记带领一班人苦干实干,党员群众才相信他们,跟着他们一起干。

  西刘庄的嬗变,除了有刘随伸这样优秀的领头羊,还需要更多党员加入,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三会一课”等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村情,他们在“三会一课”学习中,除学习党章、党规等知识外,还增加学习了林果种植,畜牧养殖等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

  刘随伸告诉记者,他们将村民最关心的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把党建和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针对贫困户的具体困难,分户实策,为84户贫困户,实施了六改一增,为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贫困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和种养殖项目。

  “兜里有钱好办事。”要让村民和整个西刘庄村致富变美,必须有良好的集体经济作为支撑。

  贫困资金互助社通过十年来的运转,扩大本金15万元,累计发放互助金860余万元,村民运用互助金做靠山,使村民的养羊业快速的发展起来,由原来的600多发展到现在近3000只。西刘庄在巩固养羊业的同时,现在正在筹建一个综合性大型养猪厂,投资额在一千万元以上,年收入可达百万元以上。

  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的帮助下,去年西刘庄又建两个光伏电厂,年收入在30万以上,有这部资金的支持,为西刘庄脱贫攻坚发展村集体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久前,村集体又流转土地300余亩,全部栽种了艾草、白芍等中药材。刘随伸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有党建作引领,有互助金做靠山,发展养殖、林果种植、中药材、光伏电厂、养猪等。不久以后,村集体收入年超过百万元不是梦!” (蔡长伟 范长坡 焦萌)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