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贫困群众集中搬迁 开启幸福新生活

2018年10月18日17:2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10月16日,南召县白土岗镇白龙村贫困户曾庆朝乔迁新居,亲戚朋友赶来帮忙搬运家居,一家6口人高高兴兴地从偏僻的深山区搬入位于207国道旁的姬村社区,兴高采烈地贴春联、放鞭炮、搬家具、布置新房,满地鞭炮落红,满屋吉祥喜庆。小区里笔直的道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楼房整齐俨然,一面面洁白的墙壁上喷塑着励志的格言,看着宽敞亮堂的新居,曾庆朝心里涌动着幸福的暖流。“原来村里交通不便,汽车开不进山,山珍卖不出去。今天我家搬进新社区,我心情十分激动,感谢镇党委、政府对我家的真心帮扶,住进这么宽敞、漂亮的新房,生活有了努力方向,好日子有了奔头!”曾庆朝激动地“语无伦次”。

  忙碌到中午时分,坐在在带院落的2层小楼休息的曾庆朝思潮翻滚,抚今追昔,恍如在梦中。他老家在白土岗镇白龙村,“八山一水一分田”,种地养不活一家人。”63岁的母亲聋哑,没有劳动能力;妻子在家务农,照看3个孩子上学。家里仅靠他一个人在工地上打零工,沉重的生活负担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干活总是提不起精神。生活大山深处,他有些心灰意冷,只盼望孩子们努力读书,将来走出穷山窝。2016年被镇里确定为易地搬迁户,想着要搬出大山开启新生活,浑身充满干劲。在县里组织的实用技能培训中,他学会了安装空调技术,月收入3000多元。住进新房子,感恩新时代,实现新作为,随着他收入越来越多,腰杆越来越硬,憧憬着奔小康的美好生活。

  同样,位于南召县白土岗镇柿元村的张新献也高兴的心花怒放。一家5口人,他患心脏病、高血压,妻子年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没有劳动能力。近些年,又患上轻度精神病,心情抑郁,夫妻俩常年吃药,成了“药罐子”。家里3个孩子上学,经济十分拮据。一家人全靠他在县城打零工维系生计。原来他家居住在3间破旧瓦房里,墙体多处裂缝,屋顶露天见光,风雨飘摇。每年汛期,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自家辛苦种植的中药材存放在屋里,被雨水淋湿,受潮霉烂,心疼得抹眼泪。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标准,张新献搬进了125平方米的新居,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他家没掏一分钱。

  “感谢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实行易地搬迁安置,让俺们不花钱就搬到这么好的社区,我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会住上小洋楼,昨晚爱人激动的一夜都没睡着觉。有这样舒适的新家,再不用下雨天担惊受怕。今天没想到房子这么宽敞,没想到小区这么漂亮,没想到俺也成了‘城里人’!”他乐呵呵地伸出仨指头,连说三个“没想到”。

  当天,和曾庆朝、张新献两家一样,南召县白土岗镇3个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09户贫困户喜迁新居,各个安置点热闹地跟赶大集一样,贫困群众脸上都笑开了花。经过排队等待、分组抽签、签字确认、实地看房等一系列程序,贫困搬迁户都拿到了自家新房的钥匙。在姬村社区,政府投资2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3个扶贫就业车间,引进假发加工和服装加工项目落地,可以吸纳社区及周边180人稳定就业、就近务工。社区附近还有36家小微石材加工企业,可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保证贫困群众致富有门路、脱贫有出路,实现“搬得出、住的稳、能致富。”

  南召县是典型的深山县、库区重淹没县、革命老区县,耕地面积少,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1989年南召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系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三五”期间全县经过精准识别,确定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39户9739人,规划新建集中安置点50个。其中,2016年、2017年新建安置点20个,建房1256套12.7万平方米,安置贫困人口5071人,新房入住率、旧房拆除率均达100%。

  南召县把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作为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有力举措,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易地搬迁工程。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金,提升质量,加快建设”的总体思路,2018年-2019年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674户4668人,采取2年任务一次规划,一年完成的要求,新建搬迁安置点30个,分为县城集中安置、乡镇集中安置、行政村集中安置、行政村周转房集中安置4种类型,建房1674套11.7万平方米。按照县里规定的时间节点,目前30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工程已经陆续建成,大部分贫困群众已拿到自己新房子的钥匙,10月底之前大批群众搬入新家。(生俊东 廖涛 郝红琰 王兴一)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