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慈善女愚公”杨应芬的公益13年

2018年11月01日10:3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公益的路我要一直走下去,不仅我要走下去,我让儿女、女婿也走下去,让他们一致有个这样的思想,我这一代捐,我下一代还捐,我下下一代还捐,把款捐了,才有挣钱的动力。”10月24日,杨应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她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自幼家境贫寒,姊妹众多,母亲精神失常,童年在爷爷奶奶的关心下度过;

  她历经婚变,身负累累外债,只身一人赴医院做剖腹产手术,幸遇好心人垫付医药费种下“爱心”种子;

  她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历经创业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屠王大骨头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名吃;

  她致富不忘乡亲,个人省吃俭用,却拿出130多万元济危解困,为孤寡老人免费提供三餐,资助40余名孤儿及困难学生,为贫困户免费培训竹编技艺,个人出资为村里安装路灯、清理垃圾、修桥挖河......

  她是孤寡老人们口中的“好闺女”,孤儿们眼中的“杨妈妈”,默默行善13年,感动无数人,捧回了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奖,当选为河南省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当日,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杨应芬每每说到伤心之处,总是偷偷的抹泪,让人不禁鼻尖一酸。她的艰难经历让人心伤,她倡导子女及后代坚持做慈善的精神让人内心敬仰。笔者认为,她不仅堪当慈善楷模,更可堪称“慈善女愚公”。

  一把“良心称” 小店换新颜

  “这把‘良心称’,称的是良心。‘食’字,上边是个人,下边是个良,有良心的人做出来的才是‘食品’。所以,我就做了这把‘良心称’,寓意是用‘良心’做生意,用‘善心’去做事。”杨应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杨应芬所说的这把“良心称”,目前仍摆放在她的荣誉橱窗里。杨应芬说,做人一定要有“良心”,而她的慈善之心,源于儿时的善缘,经常将家里的馒头送给没有饭吃的老人,更来自于一对好心的夫妇。

  杨应芬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自幼家境贫寒,姊妹众多,自幼母亲精神失常,童年是在爷爷奶奶的关心下度过的。

  1997年,杨应芬在村口开了一个很小的饭店,2000年发生婚变,导致外债累累,饭店被迫关门。当时,她领着孩子,背着一身债务,债主都逼上门要债,一个人怀着五个月的身孕在医院做剖腹产手术。在她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幸好有一对朋友夫妇好心垫付了医药费,还照顾了她一个星期。她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一颗坚强不息、爱心奉献的种子从此种在了她的心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困难面前,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把泪擦干!”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杨应芬的小饭店又重新开了业。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承受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痛苦,用良心做生意,用善心去做事,饭店的生意变得越来越红火,如今博爱屠王大骨头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名吃。

  致富不忘乡亲 拿出130多万元济危解困

  “这些小麦是镇上的贫困户种出来的小麦,先进行晾晒,筛选除杂,之后自己加工,这样加工的面粉纯天然、无公害,很受大家的欢迎。”10月24日,杨应芬一边在翻晒小麦一边说。

  在杨应芬小店里,这些自制的成袋面粉、摆放在货柜上,据她讲,这些小麦都是从贫困户的手中收购的,没有喷洒农药,经过加工后的面粉,天然无公害,很受小店顾客们的欢迎,很多人吃完饭都会买一些。

  而货柜右侧的竹篮、竹筐等竹制品,都是她从贫困户的手中收购的,放在店里寄卖,一方面可以解决贫困户的生活问题,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增加生存技能,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心存善念的杨应芬,创业成功致了富,却始终没有忘记父老乡亲,自己省吃俭用,几度取消“换车计划”,却拿出130多万元用于济危解困,为孤寡老人免费提供三餐,资助40余名孤儿及困难学生,个人出资为村里安装路灯、清理垃圾、修桥挖河......

  杨应芬说,一天,她看到两位老人在路边捡东西吃,就赶紧给老人送去两碗饭菜。看着大口大口吞咽饭菜的老人,杨应芬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为吃不上饭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杨应芬供应免费午餐的消息传开后,最多时有40多位老人来这里吃饭。后来,杨应芬干脆另起一个炉灶,让厨师专门做饭给这些老人吃。

  2016年,为了让老人们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就餐环境,杨应芬花费30多万元盖起一座两层小楼,取名“慈爱堂”,安装了中央空调,配备了液晶电视和沙发。在这里,老人们不仅可以就餐,还能在二楼休息,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养老院。

  “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扔下老人们不管。”杨应芬坦言,“每一个老人都应该得到帮助,因为他们是一个没有任何机会的群体。”

  在关心老人的同时,杨应芬还一直关爱着孩子们。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祖国的希望,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3年以来,只要听说哪里有家庭不幸的孩子,哪里有孩子遭遇重病,哪里有孩子上不起学,杨应芬拔腿就走,把最贴心、最实际的温暖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这些孩子身边。她还特意在“慈爱堂”二楼建了“儿童之家”,把那些失去双亲、无依无靠的孩子们接到这里。目前,“儿童之家”住着十几个孩子,里面放置有带楼梯的双层木床,安装有空调,配置有衣柜、衣架。此外,还有两间装修一新的学习室,桌凳、沙发、书架、图书一应俱全。

  除了抚养“儿童之家”的十几个孤儿外,杨应芬还资助过社会上20多名大、中、小学生。“为孩子,花再多钱我都觉得值得!”杨应芬说。

  接触过杨应芬的人都被她的行为所感动。博爱县勤奋学校、博爱一中都主动为杨应芬照顾的孤儿及困难学生免除了学杂费。

  率先垂范 带动家人、亲友、加盟店一起做慈善

  杨应芬说,每次去福利院看望母亲的时候,看到福利院还有很多身患疾病无依无靠的老人。她就觉得有责任去帮助他们,现在每年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他都会去福利院,为每一位老人捎去一份礼物。平常只要有时间,杨应芬都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送去日常生活用品,抽空给他们梳梳头,剪剪指甲,聊聊天,敬老院的老人大多残疾有病,只要时间稍长,身上就会有一种很难闻的味道,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安排老人们去洗洗澡,并把他们接到饭店聚聚餐,让他们改善一下生活,换换口味。

  多年来,杨应芬拿家里的钱帮助他人,家里亲人们都特别反对,因为家人都知道她挣的钱太不容易,却把这些辛苦赚来的钱给素不相识的人。有人说她傻,还有人说她想出名。杨应芬总是淡淡一笑。经过她的感化、劝说和带动,杨应芬的家人、亲友和16家加盟店,都和她一起做起了慈善。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一个个荣誉纷至沓来......今年9月份,杨应芬荣获了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荣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杨应芬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因为有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她才有今天,她认为:“一个人只要认准了方向就要坚持,不管有再大的坎坷和挫折,都要用心去做,只有用真心对待客人,用诚心经营事业,用爱心回报社会,这样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路越宽。”(王辉)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