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 精准施策 扶贫济困惠民生

2018年11月03日14:5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五口人的家庭,父母都已年过古稀,整日躺在病床,依靠药物维持,弟弟和自己一样,由于小儿麻痹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每月还得花销。2016年前,义马市常村村六组居民李新强每天睁开眼,都要面临这样的生活状况,四十多岁的他,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了不少。

  从义马市区驾车行驶二十分钟,穿过镇上繁华的菜市场,再沿着崎岖不平的土路颠簸近一公里,记者终于来到了李新强的家。

  “家里只有两亩地,只能靠种点菜和粮食维持生活,父母要吃药,孩子要上学,一家人得花销,眼看着欠债越来越多,我也只能干着急。”谈起之前的家庭情况,李新强愁容满面。

  作为河南省唯一取消农村建制的县市,义马市并没有“建档立卡”的扶贫任务,但义马市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关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16年初,义马市按照2015年底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标准,认定贫困户102户,2017年5月份,又通过入户普查、精准识别,按照2016年底人均纯收入3300元的标准,将贫困户数量增加到119户。李新强就是第一批被认定的102个贫困户中的一户。

  确定贫困户后,义马市采取由一个市直单位和一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的做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烟草局和李新强家结成了帮扶对子。

  精准扶贫,必先精准识贫。结成帮扶对子后,烟草局组织人员多次到李新强家里进行入户摸底调查,根据其家里耕地较少,又缺少劳动力的情况,确定了发展种羊养殖的扶贫项目。

  扶贫项目确定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李新强由于家底薄、收入低,加上一家人几乎没有生产能力,对生活缺乏信心,有着破罐破摔的思想。扶贫先扶志,烟草局专门建立了困难群众帮扶制度,定期上门与贫困户交流谈心,帮助他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努力,李新强不仅重拾了生活信心,并且对脱贫致富的愿望和信心倍增。

  有了帮扶的支持,有了脱贫的信心,烟草局和李新强都等不及了,他们一边奔赴周边县市考察种羊养殖,了解市场行情,学习养殖技术,同时对羊舍进行选址建造。2016年7月,李新强家里迎来了新的家庭成员,17只种羊。2017年3月,烟草局又争取资金5000元,为李新强购买了电动铡刀、防疫药品等,助其修缮羊舍,提升管理水平。

  “现在我已经有33只羊了,去年最多的时候已经接近50只了,这些羊我一边买着,一边卖着,现在家里欠的债基本上都还完了,整个人都感觉轻松了不少”李新强说道,“你看,我现在不光养羊,还养了50多只鸡,鸡蛋家里吃不完,还能卖钱,孩子现在也大学毕业了,在外打工也能照顾自己,下一步,我打算把羊圈再重新修修,既然人家都这么帮咱,咱爬着跪着也要奋斗”。谈起未来,李新强信心满满,眼睛里充满了光。

  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是义马市帮助贫困群众打开致富之门的坚定选择。在义马,像李新强这样,通过帮扶单位的扶持和自己的努力,发展产业,逐步拔掉了穷根的困难户不在少数。郭庄社区的张朝军在电业局的资助下,建造日光温室发展反季节蔬菜,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石门社区的张章军在宣传部的帮扶下,种植百亩连翘,走上致富路;梁沟社区的王宝军在国土资源局的扶持下,建设猪舍发展养猪,年收入达到5万元;常村社区的杨永京,在煤管办的帮助下,发展蔬菜种植年收入达到1.5万元……

  通过脱贫攻坚,义马市不仅各贫困户变了模样,不少社区也展了新颜。市委农办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87.5万元,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村容村貌;文广新局为全市19个涉农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各补助2.5万元,配备了音箱、锣鼓、演出服等文化设备,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卫计委积极争取上级投资100余万元对全市20个涉农社区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建;水利局利用城市管网延伸,并通过消毒、净化等措施处理,保障全市涉农人口的饮水安全……

  2017年底,义马市通过入户核查,119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就业务工、生态补偿、教育资助、社会兜底等帮扶措施,均达到了脱贫标准。但义马市的扶贫帮困还在继续,各帮扶单位对已“脱贫摘帽”的困难户进行经常性的回访调查,及时准确掌握困难群体脱贫后的生产生活状况,研判所采取的脱贫措施是否持续有效,进一步筑牢脱贫根基,确保广大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任红亮)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