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傍晚,像往常一样,席勇强开着自家的电动三轮车,前往镇上的物流中心邮寄已加工好的成衣,收货地址大多是江浙一带的外贸企业。坐在副驾驶的妻子正盘算着这批成衣的尾款何时到账,能给工人发多少工资……
2017年2月底,席勇强夫妇搬进修葺一新的家庭作坊,作坊里的缝纫机、锁边机等设备扩展到了30台,如今作坊里的订单不断,生意愈发红火。谁能曾想到,2015年这家人还是近德固乡佛善村公认的贫困户。
2005年,正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席勇强突然发现脸上开始长起黑色瘤状物体,辗转各地寻医问诊后不仅掏空了家中多年的积蓄,且皮肤再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外,席勇强一家因病致贫。
“当时心里的落差很大,但是想想以后的医药费,还有要上学的一对儿女,我们必须得想办法挣钱。”席勇强夫妇说。也就是从那时起,席勇强夫妇开始琢磨如何尽快摘下这顶“贫困帽”。席勇强的妻子王金红原本是个有20多年经验的裁缝,制衣、做窗帘等技艺样样精通。
王金红先向之前打工的老板借了2台缝纫机,而后利用扶贫贴息贷款购买了10台,又在村里招了十几个工人,经老板介绍,凭着精湛的手艺和良好的信誉,作坊的订单源源不断。
席勇强夫妇在脱贫致富路上从未停歇。每年元旦至五一是加工的淡季,为了在年初就留住工人,王金红干脆自己出去拉订单、学习新技术,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遇到失信客户,王金红就四处联系,另寻销售渠道,甚至还亲自到外地推销,力争不让一件成品滞留仓库;丈夫席勇强则打些室内作业的零工补贴家用。
王金红从不拖欠工人工资,订单尾款还未到账,她就先垫付上,来作坊上班的村民越来越多。“政府在关键时候拉了我们一把,现在我们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自己。”王金红满眼成就感。
2017年席勇强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同年,他享受到了县里的医疗救助金5500元,今年驻村书记王银亮又为他们再次申领到民政部门的医疗补助金和8000元的到户增收项目扶持资金。“夫妻俩从未向病魔低过头,敢于同困难抗争。”王银亮这样评价席勇强夫妇。
下一步席勇强夫妇准备发展几个固定订单,再添置些新设备,招几个贫困户工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有了党的好政策,再凭着自己的手艺,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席勇强信心满满。
从2台缝纫机起家,到如今的30台,月均上万件成衣订单,席勇强夫妇用缝纫机织就了一条脱贫致富路。(王聪 通讯员:蒋晓宇吉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