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劳模、脱贫示范户王万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8年11月13日15:4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王万才,河南省唐河县农民,现年54岁,初中文化程度。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在各级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王万才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年光荣脱贫,成为全县首批脱贫示范户和首届劳动模范。他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的脱贫日记选—《唐河千帆过》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公开发行,他喜获2018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并作为唯一的贫困户脱贫代表出席会议并作典型发言。从最初的甘穷安贫、缺少“精神之钙”,到后来勤思苦干、力拔“贫困之根”,再到现在热心公益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王万才的脱贫历程,生动地诠释了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和伟大意义。

  从躺着不干到振奋精神,挺身站起来

  王万才初中毕业时曾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因当时家境贫穷辍学务农。老王一直好读书,能写出一手好字,对联、诗词、文章也写得不错,而且很早就用手机注册了微博、微信,和网友进行创作交流,被村民们称为“王秀才”、文化人,很受人尊敬。然而,女儿出嫁后,家里剩下三口人,妻子体弱多病,脑瘫智障的儿子经过多年治疗也不见起色,啥也干不了,每天需要有人看护照料。一家人仅靠6亩地为生,一年收入仅2000多元,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给自己起的网名就叫“老树西风”,微信签名是“老牛拉破车,一路向天涯”,所有这些真实地反映了王万才当时绝望无助、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那个时候,王万才最想做的也觉得最惬意的事儿,就是“躺在林中看蚂蚁上树”。王万才后来多次告诉来看望他的扶贫干部和媒体记者说:“有头发,谁也不想装秃子,你们以为我愿当贫困户?”面对身残智障的儿子和身体有病的妻子,王万才没了精神支柱,觉得生活无望,一天天的消沉下去。娶不来儿媳妇成了老王的“心病”,“看着儿子就发愁”,觉得这个家“没过头”。因为不想干,所以家里穷,村里不少人觉得王万才变成了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王万才也自嘲当时是“烂泥巴糊不上墙”,每天借酒消愁,是全村空酒瓶扔的最多的“空瓶户”。

  脱贫攻坚战开始后,村干部基于对他的了解,让他写了申请书,经过民主评议等程序后,他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2月13日,县派驻村工作队进驻王庄村,作为帮扶责任人,县直工委副书记郭有霞来到王万才家。看到他空酒瓶遍地的小院、脏得下不去脚的屋里,郭有霞一眼就看出了原因所在,直言不讳的对王万才说:“老王啊,要想摆脱贫困,你这个状态不行!我看你这个年龄还没有到干不动的时候,主要还是没提起精神。人很多时候就是活个精气神,只要你打起精神,再大的难事儿那都不是事儿。今天,咱就先从收拾你的小家开始!”郭有霞说着拿起扫帚开始打扫起来。一句话惊醒梦中人,王万才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觉得自己必须重新站起来,重新活的像个人!因为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让人家县城里来的一个女干部给自己打扫卫生,自己脸上挂不住!

  从那时开始,王万才像变了个人一样!

  从安贫乐道到撸起袖子,加油干起来

  王万才的家离王庄村部不足一百米,门前曾是一个废弃的臭水塘。他在“看蚂蚁上树”的间隙,看见了扶贫干部日夜忙碌、挑灯夜战的艰辛;瞅到了满头白发的原村支书李喜才为“整村推进”项目骑着电车跑遍全村的劳苦;听说了县编办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徐向涛连续四个多月没回洛阳老家看望父母,发出“王庄村不脱贫自己坚决不结婚”的誓言;看到了南阳天工集团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活动,向王庄村捐助十万元,把他门前的臭水塘打造成漂亮的文化活动广场的全过程;村里的潘国营、李书强等年轻人开起网上淘宝店,把贫困户的红薯加价回收,网上销售,不但帮了贫困户,一年下来自己也赚回了一辆宝马车,“红薯哥”抖身变成“宝马哥”......

  王万才越来越坐不住了!“你不想动,政府推着你也得往脱贫路上走”,这让老王感触很深。“我也得干点啥!”王万才对乔国涛说。乔国涛是唐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分包城郊乡的县领导。因为经常到王庄村走访督导,一来二去和王万才也熟了。“你真得干点啥!”乔国涛说,“你堂堂的老牌初中生,能写会算,为啥日子过得不如别家?关键得干!有困难我可以帮你”。

  说干就干。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郭有霞的谋划帮助下,2016年春,王万才又租了6亩地种植地膜西瓜,还在瓜地里套种了脱毒红薯,还有6亩地膜春花生。经过虚心求教、精心管理,加上当年西瓜价格较好,光西瓜就卖了一万八,让王万才一下子就尝到了甜头。他又申请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五千元补助款也及时领到了手里。王万才强烈的认识到村里的一句老话——“地没赖地、戏没赖戏”,说的果然不错!过去王万才也种瓜,但由于只顾喝酒、懒得管理,瓜地荒芜、杂草丛生,被人耻笑说地里能撵出狼来。好不容易结几个瓜蛋儿,个个在草丛里深藏不露,在他种的瓜地里找个瓜比寻宝都难。地还是那块地,庄稼还是那庄稼,干与不干的结果就是不一样!从此以后,王万才对种地开始特别上心,有事没事就往地里跑。不知不觉,他的酒瘾也给跑没了,一天到晚想着的就是咋经营、咋管理、咋发家致富。随着低保全覆盖、健康扶贫、粮仓扶贫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扎堆儿滋润,让王万才觉得日子开始越来越有奔头了!

  2017年春节,王万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挥笔撰写了两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口:一副是“秋水半瓢邀月饮,春风十里荷锄归”;另一副是“和谐普世东风化雨,精准扶贫老树逢春”,来表达自己知足、感恩的心情。这对联中的“老树”,当然指的就是王万才自己。只是,他的网名已经从“老树西风”悄悄的改成了“老树逢春”!

  2017年春,王万才又种了10亩地膜春花生,又是一个大丰收。到了秋季,花生、红薯卖完后,王万才坐下来算了一笔账,地里的收入加上各种补贴,再加上闲时的务工收入,除去投资和其他开支,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以上,远远超出了当年的脱贫标准。王万才第一个向村委提出了脱贫申请。在他的带动下,王庄村又有十几户收入比较好、稳定达到脱贫条件的贫困户提出了脱贫申请。2017年12月,王万才领到了脱贫光荣证书。

  2018年春节,王万才又撰写两副春联贴在自家门口:一副是“疏竹几枝留月影,繁花满树报春晖”,横批是“东风浩荡”;一副是“浓墨芳菲扶贫大业千秋画,春潮澎湃追梦征程一路歌”,横批是“小康在望”。对联中的“繁花满树”,当然指的还是王万才自己。只是,他的网名已经从曾经的“老树逢春”,又悄悄的改成了如今的“老树繁花”!

  怀着对精准扶贫的深厚感情,王万才陆续写下了几十篇脱贫日记,在《南阳日报》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有网友评论说,他的日记极大地调动了贫困人口脱贫的决心和扶贫干部的热情,对脱贫攻坚将会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王万才认为,这评论有点夸张,但能为扶贫工作做点贡献,他还是蛮开心的!

  2018年3月,王万才被唐河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脱贫示范户。2018年4月28日,在唐河县首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王万才平生第一次披红戴花走上主席台,接受县委、县政府表彰。当王万才从县领导手中接过唐河县首届劳动模范证书时,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受益者到奉献者,格局大起来

  王万才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关注,各种采访报道一波接着一波。面对着各种荣誉,王万才非常清醒,认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结出的果实。没有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就没有他的今天。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王万才经过反复思考,于2017年11月16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

  “唐河千帆过,前头万木春。在一年多的脱贫历程中,我更是得到了来自党的极大的关爱和帮扶。党正把一个个像我一样生活艰难、情绪低落的贫困人口改变成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状态饱满的正常人。也是在这次伟大的脱贫攻坚运动中,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一大批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他们忘我工作、积极付出、勇于担当的作风和正直朴实、悲悯友爱、和善可亲的品格极大的感染了我。党在我心中的形象从过去单一的伟大、光荣、正确又增加了可爱、可敬、可亲,让我从内心里觉得,能与这群人为伍,必然是一件无比光荣和非常快乐的事”。

  王万才这样向党组织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王万才走到哪里就宣讲到哪里,反复强调脱贫离不开个人的勤劳和努力,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他通过自己的脱贫经历,真正领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如今,王万才在一边种地一边当泥瓦匠的同时,又在家里把做豆腐的大灶台砌了起来,准备再大干一把。

  贫困户王连荣是王万才的近邻,年轻时由于婚变受到打击,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一天到晚一身酒气,见了领导不是发牢骚就是说怪话,也不知道到底对啥不满意,让帮扶人和驻村工作队非常头疼。王万才和他是邻居,时不时对王连荣进行劝诫和开导。看到有困难就尽量帮助解决,有进步就给予鼓励。一来二去,王连荣的怪话少了,人也变勤快了,不但勤于打点自己的小家,还一有空闲就做公益,成了村文化广场的义务清洁工。

  为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城郊乡决定在王庄村试点建设“爱心港湾”超市,鼓励引导贫困群众用双手改变生活。分管副乡长方利找王万才商议此事,老王全力支持,并自愿作为计分员,时刻记录村内乡亲的点滴进步。“爱心港湾”运行后,全村反应强烈,立志脱贫、环境卫生、热心公益、孝老友邻、移风易俗、遵纪守法成了全体村民关心的内容,居住环境和群众精神面貌迅速提升。在王庄村首次举行的“爱心港湾”颁奖仪式上,王连荣也得了进步奖。每当有领导和群众说起王庄村“爱心港湾”建设运行取得的成就时,副乡长方利总是说:“取得这些成绩,老王功不可没”。(生俊东 张朝甫 )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