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甘刘村:发展香菇种植 壮大集体经济

2018年11月14日15:5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11月9日,在叶县廉村镇甘刘村,几个香菇大棚已经建好。大棚前面的简易厂房里,几个工人正分工协作制作菌棒。

“今年我们计划种植七万袋,目前菌棒已经制作了近两万袋,这两天就要派人学习如何将菌种装进菌棒。”驻该村第一书记毋憬说。

甘刘村位于叶县廉村镇西北部,耕地面积2916亩,辖甘刘、配山王2个自然村,479户2163人,其中贫困户93户311人,现有贫困户16户42人,是贫困村。

近年来,该村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建成两个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和一个村级光伏发电站,不但为村民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还为村集体带来每年近25万元的厂房租金和发电收入。

“为了完成甘刘村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我们不断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毋憬说,今年,在标准化厂房和光伏发电站稳定收益的基础上,该村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创办村级经济实体,让村民变“股民”,实现村集体增收和股东分红收益。

早在2015年,毋憬就“盯”上了村里的香菇种植户卢恩阳。卢恩阳在外地种了4年香菇,2015年回甘刘村发展。第一年只种了3000袋香菇,今年已经发展到8万袋。从卢恩阳开始在村里种香菇,毋憬就经常到他家,每一茬菇的收成怎么样,销路好不好,收益怎么样,他都详细了解。经过两年的跟踪学习,毋憬了解到,香菇市场销路好,种植技术简单易学,收益稳定可观,是个很好的发展项目。

“开始只是想以卢恩阳为示范,发动群众广泛种植香菇,实现土地提质增效。”毋憬说,后来,叶县鼓励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他想,与其号召村民单打独斗搞种植,不如由村集体来发展。他的想法得到村“两委”的认同,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甘刘村确定了这个发展方向,并以村民委员会的名义申请项目建设。

该村成立了村集体公司——叶县甘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申请通过后,获得平顶山市自来水公司的大力支持,先期垫资十几万元,毋憬个人垫资9万元,使得项目于今年7月份正式动工,租用土地8.5亩,历时近4个月,建成了10个400平方米的大棚以及简易厂房、无塔供水设施、监控、围栏、遮阳网等辅助设施。 在搞基建的同时,毋憬协同该村“两委”及党员、村民代表到新乡、濮阳等地考察学习。“濮阳市清丰县是香菇的集散地,那里一个乡就建1000多个大棚。”毋憬说,看到外地发展得红红火火,大家的思想都被炒热了。回村后经过广泛宣传,62户贫困户自愿以“到户增收”项目资金4000元入股,6户一般农户也积极入股,项目共筹股金33.8万元。

村里与卢恩阳开展合作,由他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销售市场,全程参与指导村集体的香菇种植,村集体以每年香菇的产量、价格、收益为基准给他分红。毋憬说,自己的原单位平顶山自来水公司有2000多名职工,也是一个很好的销售市场,只要香菇质量好,他们会以市场零售价购买。

毋憬算了一笔账:项目投资成本30万元,种植香菇7万袋,按照出菇率85%计算也有近6万袋。以现在的市场行情,保守估计每年每袋收益为10-13元,减去成本30万,纯收益在30万-48万元之间,再减去股金10%的分红,村集体每年收入在26-44万之间。除去这些可观的资金收益,该项目还能为村民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

“这是村集体项目,我们要为全村村民和股民负责,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经营好、发展好。”毋憬说,为了将来项目能平稳运营,村里正着力培养项目负责人,以后可以以承包或职业经理人的形式经营,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 (蔡长伟 赵贝贝 冯和平)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