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吕时伟:悲催之家压不倒 困难面前不低头

2018年11月23日15:4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县桑坪镇仓房村,人们一说起贫困户吕时伟,都赞不绝口:“小伙子在压力面前,不等不靠,对妻子好,对父亲孝,正经干,是个好人。”

  一个初冬的上午,在熟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位“好人”的家。门开着,吕时伟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妻子陈英坐在房子的前檐下,身边的摇篮里躺着5个月的小女儿,两岁的大女儿在地上玩耍。我们喊了几声,屋里传来一位男人应答的声音,就是不见人。

  等了大约十分钟,从屋里出来了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男人,30来岁,人很精瘦,怀里抱着一位个子更小、身子更瘦的老人。他把老人放在一把空椅子上,对我们歉意地笑道:“我爸要晒太阳,衣服难穿,让你们久等了。”他就是人们说的“好人”吕时伟。

  “时伟是个苦命的孩子,12岁母亲去世,18岁时,他父亲得了类风湿病,瘫倒在床,妻子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干不了活,一家5口人,残的残,小的小,屋里屋外,全靠他一人,不容易。”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该村退休教师余泽林介绍说。

  吕时伟这样的家庭确实不容易,他要照顾父亲,照顾妻子,照顾两个孩子,要洗衣,要做饭,要干地里活。父亲的病一遇天阴下雨就重,住院时他带着孩子和妻子到医院照顾。妻子走路老摔跤,得时时照看着。孩子一生下来,就躺在摇篮里长大。世伟早上脚从床上一下地,就没有停下来过,不论怎样忙,也摆脱不掉“贫穷”这两个字,家庭的重担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赶上这么好的政策,政府帮助发展香菇,使我家有了出头之日。”吕时伟说,“人再有难处,都要好好干,光依靠国家不是办法,自己的光景要靠自己。”

  2016年,经过群众评选、逐级审核,吕时伟一家被评选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争取了到户增收项目——香菇种植。精准扶贫政策为吕时伟增添了无限的动力。吕时伟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和他人换工。最难的是装香菇袋的时候用人多,没人做饭,他忙了屋里忙屋外,顾住了东顾不住西。亲戚邻居看到,自动来给他帮忙。袋子装好烧炉子灭菌,没人换班,他连烧了三天三夜火,眼没眨一下。菇农常说,香菇袋,一百遍,说的是种香菇活多活杂,从种植到采摘,每个袋子人要摸到上百遍,都是累人的活。别人有人帮忙,他独自一个人,还有一家子人要照顾,一人顶几人用。人们经常见到他胳膊下夹着孩子在香菇棚中忙碌。当年他种植了6000多袋。待菌棒接上菌放在棚子里,本来就瘦的人又瘦了一圈儿。虽然忙,虽然累,但人们从他脸上读出的只是疲劳却读不出一点压抑和忧愁,整日里脸上都挂满着笑意。由于他管理得当,当年就收入了2万多元。

  第一次挣了这么多钱,原本笼罩在他家屋顶上三丈高的穷气一下子矮下去两丈多,小伙子脱贫的劲头更高了。去年和今年他都做了7000多袋,而且,农闲时,就上山砍柴、挖药,大小钱都挣,用农村的话说叫“不失闲”(不闲着)。只今年,仅这两项他就挣了8000多元。

  他在奋力脱贫之时,更忘不了对父亲和妻子的照顾。他不论是在香菇棚中忙碌或是在山上干活,中间都要回家一趟,看一看父亲是否要喝水、要解手,妻子是否摔倒。不论再忙,父亲想吃啥他都会尽力去做。父亲吃饭喝药都得喂,屙屎把尿,扶起放下,日日如此,从不厌烦。每次喂饭,他先尝一尝,怕烫坏父亲;冬天怕父亲冷,买来电热毯。父亲病倒这么多年,屋里始终拾掇得整整齐齐,被子洗得干干净净。

  “不是时伟照顾好,早没我这个人了。”坐在椅子上的老人艰难地朝吕时伟举了举手,含糊不清地说。

  吕时伟对父亲好,对妻子也好。妻子行动不便,他没嫌弃过。盛饭时,先给老人,再给妻子和孩子,喂了老人后,轮到他吃饭常常是凉的。隔些时日,他都要用摩托车带妻子到集镇或其他地方“见见世面”,免得她长时间在家里闷着。

  “她的命更苦,如果不待她好一点,给她一点温暖,对她就太不公平了。”吕时伟说。

  吕时伟在脱贫的路上,奋力前冲;在奋力前冲的路上,更忘不了照顾家人。他成了山乡群众口中的碑。

  初冬的伏牛山,寒意渐浓。他种植的香菇以经出了一茬香菇,由于发菌好,这一茬就收回了成本。“以后还有两茬,都是赚的了!”吕时伟的脸上绽放着自豪的笑容。

  晌午时分,吕时伟又开始在厨房忙着为一家人做饭。他下午要到集镇医院给父亲买药,要给小女儿买奶粉,要买炕香菇的筐子和给香菇输水的水管子。吕时伟忙着,也幸福着。 (生俊东 李金喜章东丽)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