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好支书 守护群众50年 ——追记“史来贺式好干部”张英杰

2018年12月05日16:39

来源:大河网

 

  张英杰(中)和辖区拆迁指挥部成员一起探讨蒲光社区的发展 (陈荣霞/摄)

  大河网讯 苍天垂泪,草木含悲。12月3日上午,“史来贺式好干部”、长垣县蒲西街道崔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英杰的追思会现场,500余名村民自发赶来,哀乐低回、哭声一片。

  10月25日上午,工作中的张英杰突感不适,被送到医院后诊断为动脉瘤破裂。直到11月24日凌晨5点56分去世,张英杰一直待在重症监护室。这一个月,是他生前最“清闲”的一段时间。

  张英杰,男,1950年出生,1969年至1976年任崔庄村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开始担任崔庄村党支部书记。为村民服务的50年间,他勤恳敬业、一心为公,以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与满腔热情,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赢得了党员群众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认可。他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党支部书记、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市优秀党支部书记、新乡市“史来贺式好干部”等荣誉称号。

  打开群众的“心锁” 他让征拆顺利进行

  崔庄村是一个行政村,包括崔庄、大屯、红山庙3个自然村,所在地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扩展,征地、搬迁成为崔庄村面临的两大任务。

  基层干部常说:“千难万难,都没有征地拆迁难。”崔庄村,自进入21世纪,就进入了长达15年的“征拆时代”。

  2002年,张英杰接到的任务是,征用三块地,用于建设现在的宏力学校、宏力医院和卫华集团厂区。一说征地,就触碰到了村民的敏感神经。很多村民认为,耕地是“命根子”,是生存的最低保障,没了耕地,以后的日子该咋过?

  张英杰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白天入户做调查,征集需求和建议;晚上召集群众代表、积极分子、落后户分别开会,宣讲政策。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沟通,张英杰抓住了村民不同意征地的关键——收入问题。

  张英杰开始组织村民学习技术,对于男劳力,他多番联系附近的几家起重机厂,争取电焊工的岗位;对于妇女,他联系商场、超市、酒店,争取销售员、帮厨等岗位;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他联系保洁公司和环卫公司,争取保洁员、环卫工等岗位……

  村民有了工作,征地也就容易了。10多年来,张英杰带领村支部班子出色地完成了德邻城小区、体育公园等4000余亩征地任务,没有出现一例上访事件。

  2013年,崔庄村又面临着另一大难题——拆迁。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崔庄村和附近的几个村都要拆迁,集中安置到蒲光社区。拆迁难,难在三点:有的村民受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影响,不想搬;有的怕先搬先吃亏,不愿搬;有的想多得赔偿,不肯搬。

  “多想想群众在想啥,再大的难题都能解决!”张英杰带领村支部班子成员,一趟趟地往群众家里跑,有时甚至连续20多天召开村民代表会,反复向群众讲解有关政策,详细分析拆迁后村民能够获得的权益。

  “算好收入账,算清补偿账,算准长远账。”张英杰通过给村民算这“三笔账”,让村民逐渐接受拆迁,逐渐意识到“拆比不拆好、早拆比迟拆好”,使拆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今年1月5日晚,张英杰加班加点,一直忙到次日凌晨5点40分,终于完成了大屯村最后几户的搬迁协议。

  如今,崔庄村600余户、2300余名村民全部搬进了蒲光社区。

  支部带头、党员示范“有事就找党组织”成村民共同选择

  2016年冬,崔庄村部分村民搬进了蒲光社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居民饮用水水质变差,杂质变多。得知这一情况后,张英杰迅速与蒲西办事处联系,并得到再打一处深水井的答复。第二天,张英杰立即联系打井队,并于次日开始打井。

  一说打井,很多村民前来观看,并询问啥时候能喝上干净水。当时张英杰重感冒,大把大把地吃药,却一直盯着打井施工,寸步不离。村民们劝他回家歇歇,年近古稀的张英杰却说:“我得盯着,让他们赶紧打好井,让群众在年前喝上干净水。”

  腊月二十二上午,深水井的水流进了蒲光社区的各家各户。居民刘恩士老人用矿泉水瓶子接了一瓶水,兴奋地让这个尝尝,让那个尝尝,并逢人就说:“张书记说到做到,从不说空话!”

  张英杰常说,只有心里想着群众,干起事来才能更有激情。他的无私奉献,对党员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老教师张振凡,8年前退休回家,党组织关系也转到了崔庄村。他一进村委办公室,瞬间惊呆了——满屋子都是锦旗和牌匾。他没有想到,村“两委”干部竟然这么得民心。通过村里的党组织生活,他渐渐意识到,正是因为张英杰带出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才广泛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张振凡说,村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主题党日制度等党建基础制度雷打不动,形成了“支部书记带头干、支部成员抢着干,全体党员追着干”的良好态势。

  张英杰积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级重大事务百姓全程参与,党务、村务、财务全部公开,变“组织要群众干”为“群众自己主动干”,将干部、群众这两股劲拧成一股绳,极大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在他的带领下,崔庄村“两委”班子非常团结,村干部在群众中很有威信,党群关系融洽,“有事就找党组织”成了村民们共同的选择。

  崔庄村党支部先后获得了全省先进“五好”党支部等荣誉,崔庄村获得了省级卫生村、新乡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等荣誉。

   既要腰包“鼓”,也要头脑“富”他用辛勤和汗水书写了无悔的人生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张英杰紧紧抓住时代机遇,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带领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彼时,崔庄村有3000亩良田,张英杰先从农业入手。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号召村民与种子公司合作,种植麦种,比种普通麦子让村民增加收入20%左右;号召大家种植苹果,规模达到了500亩;此外,还广泛种植大蒜等经济作物,让村民实现了增收。

  进入90年代,长垣县民营经济迅速起步,张英杰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现象,鼓励村民入股搞企业。1992年,他组织部分经济能人以股份制的形式开办了塑料制品厂,1995年开办乙炔气厂。这两个厂,当时年产值分别达到了100万元和60万元,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还催生了一大批“万元户”。张英杰还组织村民成立了两个建筑队,组织100多名村民到外地就业。

  2013年开始,崔庄村村民分批搬进了蒲光社区。此时的张英杰,又接了社区管理这项任务。他意识到,村民的腰包虽然鼓起来了,但是大家的精神生活还比较单调,要么在家中不出门,要么就是聚在一起打麻将,时间长了,积极向上的心气都没了。

  随着长垣县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他找到了答案。他以“创文”为契机,着力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蒲光社区众和家园,里面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一应俱全,并全天候免费开放;设立了四点半教室,专门请人义务帮忙看管孩子、辅导作业;组建了青年业余篮球队、文艺队、秧歌队等,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定期邀请文艺汇演公司,囊括乐器、歌舞、综艺等各种节目,为群众带来视觉和精神的盛宴。

  现在的蒲光社区,每天清晨可以见到老年人优美的舞姿,每逢重大节日有文艺队的生动表演,时不时组织年轻人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变,大家纷纷离开了“麻将桌”,走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舞台。

  在张英杰协调参与下,蒲光社区周边配套建起了蒲西幼儿园、蒲西小学、蒲西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就是张英杰,是热血担当的孺子牛,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更是红色熔炉里淬火成钢的战士,是筑牢基层堡垒的先锋。他把一生都默默奉献给了崔庄村的各项事业,他用辛勤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无悔的人生。(宋红胜 逯峻松 王晨光)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