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组织产业扶贫现场观摩 探索精准脱贫创富模式

2018年12月17日09:1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12月13日,中牟县组织开展了全县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学习总结先进经验,促进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该县农委、县扶贫办、10个乡(镇、街道)、县直单位相关负责人及27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户参加了观摩。

  当天,观摩组分别到官渡镇孙庄村参观了“萤火虫”菜篮子工程,到姚家镇春峰合作社参观了草莓种植项目,到刁家乡水沱寨村查看了香菇种植项目、小王庄村的大棚种植项目、豆腐刘村的扫把加工项目。

  近年来,孙庄村一直在谋划农业发展产业项目,着力提高群众的收入。全村239处9.5万平米的猪舍拆除后,在充分调查、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村两委提出了产业转型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的设想。

  群众的期盼、现实的需求、深厚的基础,促成了孙庄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的产生,《萤火虫•乡谣农场》中国中牟官渡有机农业产业园正式诞生。该项目整合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各方面资源,打破传统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实施集中集约经营。计划5年完成,总投资1.5亿元,建设规模6000亩,分3期实施。以种植大蒜、蔬菜为主,可促进群众人均年增收5000元。目前已完成了生态葡萄园、塑料大棚、有机果树栽植和园区水系等建设任务。

  “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4月,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始终用“思路确定出路”为指导,以“低购进、高售出、搞好生产服务”为发展主线。十多年来,社员由成立之初的49户发展到目前的367户。由起初的西春岗一个村发展到三个村,草莓种植面积已达到2800多亩12个品种,并带动了全县种植草莓1.5万余亩,亩均纯收入由最初的6千元提高到2.5万多元。

  并且,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杨老强,不仅免费为其搭建了一个草莓棚,还可享受合作社年底分红。“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得草莓成为中牟农民增收的一项新产业,并成为全国十大草莓生产基地之一。

  水沱寨香菇种植项目始于2013年,占地面积32亩,共有菇棚16座,生产面积2500平方米,年产菌棒50000棒,香菇50000公斤。在运作模式上采取自主生产菌棒、自主生产管理、对点订单销售模式。该村规划2019年建设占地65亩,菌棚30个,生产面积18000平方米,形成年产72万千克鲜菇生产能力的香菇种植项目。项目建成后年纯收益180万元,可以安置劳动力40人,带动贫困户20户,并能培训带动周边群众。

  小王庄村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享受政策建档户66户325人,2018年脱贫2户5人。为激发村民内生性发展动力,2017年起,该村借助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和扶贫项目,共投入资金290多万元,建设32个标准大棚作示范。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村民自筹资金建大棚,目前该村大棚总量已达155座,实现了户均1座大棚,少部分户可达3座以上。

  目前,小王庄村主要有标准化产业扶贫大棚和村民自建大棚两类,扶贫大棚净收入约为48640元,自建大棚净收入为43710元,一年即可把建棚投入收回。村民通过大棚种植,收入得到明显提高。据测算,2018年全村仅草莓大棚收入就达320万元左右,随着新建大棚发挥效益,预计明年大棚收入将达450万元至500万元左右。

  豆腐刘村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广大村民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大部分贫困户是因为家有学生、老人、病人等原因不能外出务工所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反复调查研究,认为手工扫把编织项目非常适合豆腐刘村的脱贫实际。于是,组织人员到山东进行实地考察手工扫把编织技术,到“中国竹海”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手工扫把原材料和产品销售渠道,借助市派第一书记3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成扫把加工厂,并于2018年11月15日正式投产运营。

  观摩中,各观摩点产业扶贫相关责任人、受益贫困户分别介绍了产业发展和收益等情况,听取了刁家乡、狼城岗镇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汇报,宣读了《中牟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中牟县2019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对产业扶贫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王君杰 王利晗 张效强)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