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探索整村土地流转 从“条块分割”走向广阔天地

2018年12月19日10:1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郏县长桥镇东谷刘村村北,一大块刚深松过的土地既平展又松软,东西方向的田间路已培好路基,南北方向的入村道路也已扩宽,村民们正在道路两旁栽植女贞、百日红等绿化树。干净整洁的村中,同样有不少村民在村里规划的9处拆旧复垦土地上栽植桃、杏、石榴、核桃、李子、苹果等果树。

  “我们村的1100亩土地已全部流转,你们刚才看到的是烟叶种植大户预留的春烟方。我们准备把东谷刘村打造成果园乡村,拆旧复垦腾出的32亩9块地每块地都栽植不同的果树。”近日,正在带领村民栽植果树的东谷刘村党支部书记李晓亮说。

  探索试点村村民土地全部流转

  “以前俺流转的100多亩土地有15块,如今流转300亩土地才只有两块,不但机械化作业方便了,也敢在土地上投入了。”当日,东谷刘村50岁的刘刚强指着眼前的170多亩绿油油的小麦说。

  刘刚强是东谷刘村的土地流转大户,多年来以种植优质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每年有10多万元的净收入。他告诉记者,以前他直接和本村群众签租地合同,以每年每亩500或600元的价格,流转10多户群众的100多亩土地,地块遍布村子四周,有15块之多。每当种、收时节,农业机械开来跑去,既耽误时间,又增加了生产投入,还不便管理,亩均产量低。今年秋季,他听说镇党委、镇政府在东谷刘村推行土地大流转,便以每亩650元的价格,与东谷刘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300亩的土地流转合同。东谷刘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从群众手中“收回”的土地位置,给刘刚强划拨了两块共300亩土地。

  提起长桥镇推行的土地大流转缘由,长桥镇党委书记李宏旭说,国家推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已40年,土地确权登记已接近尾声。原来,由于土地流转大户直接与土地承包人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许多种植大户像刘刚强以前那样,流转的土地越多,地块就越多。推行土地大流转,不仅有利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还便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建设,既减少了农民因地边产生的矛盾纠纷,又便于政府引导种植户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土地收益。同时,土地大流转也将农民从收益不高但又舍不得放弃的土地上解放了出来,租金收入包括在家或外出务工收入,要远远高于自己几亩地的收入。

  今年4月,长桥镇党委、镇政府开始谋划土地大流转工作。经过对全镇土地流转情况的全面调查,在广泛征求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流转大户意见基础上,决定在全镇推行土地大流转,并在今年秋收前在东谷刘、王老庄两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具体方法是:行政村成立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确保国家政策确认的农民土地确权登记证上的土地面积不变、所有权益不变基础上,以村为单位,打破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界限,全村群众所有耕地以每年每亩600元价格,交给本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每户群众签订承租合同。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两委”组织领导下,对全村耕地按照片区打包整合,根据土地流转大户需要的土地面积和流转户数,以每亩每年650元价格,由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整片整块划拨给流转大户,并与流转大户签订流转合同。与此同时,对于仍想耕种土地的群众,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据农民土地确权登记证上的土地面积,拿出村里最好的地块划拨给想继续种地的群众耕种。

  李晓亮说,为了确保镇党委、镇政府制订的这一土地大流转方案顺利推行,东谷刘村成立了“东谷刘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还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党员大会、村“两委”班子会,按照“四议两公开”办法,制订了本村具体推行方案。流转给种植大户的土地比合作社从群众中收来的土地每亩高出50元,是合作社的服务性收入,确保合作社在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正常运行,而且也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镇纪委及早介入,对收取的中介服务费使用情况全程监督,确保资金用于道路机井等基础设施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发生。截至目前,全村1100多亩耕地,已流转给8个流转大户共计1000亩,其余100多亩耕地,分给了10多户愿意继续种地的群众种植。

  刘刚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由于地块多,不利于大机械作业,劳动效率低,亩均收益低。如今,尽管每亩土地流转价格有所上涨,但是,300亩土地只有两块,减少了管理人员,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了生产性投入,算起来,每亩土地比以前还减少投入200多元。

  长桥镇王老庄村有520户1620多人,耕地1540亩。“原来村民分的地都是‘面条田’,五口人4亩多地至少分5块,产出效益低,绝大部分群众已不愿再种地。推行土地大流转,不仅让愿意继续种地的群众分到了整块好地,还让土地流转大户不再与每家每户签合同,减少了很多纷争麻烦。目前,俺村首批通过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的540亩土地,很快就被种地大户争抢一空。明年麦收前,村中剩余土地就可全部流转。”王老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宗辽说。

  现实转出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迅猛发展

  土地大流转后,从土地里解放出来的群众干啥?年已53岁的王老庄村群众孙宗明说,重新回到田里给种地大户打工或外出务工,一年下来肯定比自己种地收入高得多。

  孙宗明全家六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夫妻俩带着两个孙子在家生活。原来,孙宗明家6亩责任田让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干,一亩地一年下来满打满算纯收入不到800元。如今,他把6亩责任田流转给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每亩给他600元,夫妻俩便专心经营起在省道常付线路边开的早餐店和小超市,不再过问土地上的事,儿子、儿媳也可以专心在外打工了。“就算只给种地大户打工,一天50元或60元,啥心不操,一个人一年下来也挣个小万把块,真比自己种地划算。”孙宗明说。

  “我们镇是农业大镇和现代农业强镇,推行土地大流转,是强农基固农本助农富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助力了脱贫攻坚,实现了农民增收,而且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在总结试点村土地大流转的经验基础上,明年春,土地大流转工作将在全镇所有行政村全面铺开。”长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史志杰说。

  在位于长桥镇东长桥村的平顶山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车间外,数名工人正在把一箱箱的富硒优质黑豆、黑小麦、黑小米等五谷杂粮装车外销。

  公司总经理郭亚培说,15年前,他和妻子秦丽敏在外打工淘得“第一桶金”后,回到家乡靠流转土地创业致富。从刚开始流转土地30多亩,到后来100多亩,再发展到现在的2200多亩。种植面积大了,为实现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他注册成立了郏县亚培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随后又成立了平顶山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聘请省内外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投入100多万元,对流转的土地进行富硒改良。如今,他种植的富硒黑花生、黑小麦、绿小麦、黑小米等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为拉长黑色农产品产业链条,郭亚培注册了“汝河湾”商标,购进了石磨、石碾等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这种用黑色农产品加工的油、面、米一上市,即受到消费者青睐,每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多万元。2014年郭亚培成为原农业部表彰的全国300名“种粮大户”之一。

  为助力脱贫攻坚,在农忙时节,郭亚培夫妇还优先聘请周边村的100多名贫困群众到他的园区打工,每人每年在园区收入近两万元。他和妻子的事迹还在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播出,其农业园区被授予“全国巾帼扶贫示范基地”。

  长桥镇的“坡河萝卜”曾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该镇郑桥村被原农业部授予“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使坡河萝卜做大做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群众致富,郑桥村的郭自强成立了郑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河南省鑫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吸收该镇坡河、郑桥、坡赵等附近18个村的600多户村民靠种植萝卜、芥菜、大蒜增收,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

  家住长桥镇大李楼村的李金铎说,他是郑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今年种了20亩芥菜,化肥、种子和技术管理由合作社免费提供,所产的5万公斤芥菜全部卖给了鑫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短短3个月里,每亩就实现纯收入2000多元。

  和李金铎同一个村的李文赞,今年秋季种了20亩坡河萝卜,每亩产量4000公斤,被鑫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全部收购,每亩收益3200余元。

  郭自强告诉记者,他的河南省鑫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目前拥有蔬菜加工标准化生产线两个1.3万平方米,年加工“郭薯记”“坡河鑫龙”品牌的萝卜、芥菜、糖蒜等蔬菜1000余吨,年实现销售收入1600多万元,产品畅销郑州、洛阳、平顶山以及江苏张家港、浙江杭州、北京等城市。同时,每年还安排附近村庄的180多名贫困群众在公司打工致富。

  年仅38岁的李创业家住长桥镇李常庄村,在外创业回家探亲时,发现家乡这么多从事现代农业的乡亲发了家、致了富,便于2012年回到家乡流转土地300亩,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专门从事强筋优质小麦种植。同村和附近村庄的群众看到他种植的小麦不仅抗倒伏、抗病虫害,而且收割后还被郑州等地的多家面粉加工厂高于市场价收购一空,便纷纷向他求教。李创业抓住这一机遇,成立了郏县禾之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禾之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优质小麦扩大到2000亩,受惠群众120余户。为给乡亲们增添致富渠道,去年,李创业又投资80多万元,建设了蔬菜加工车间和冷库,带动附近群众种植芥菜、辣椒等蔬菜,其蔬菜加工年产值已达350余万元。

  土地大面积流转,推动了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规模化快速发展,而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又引领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在被授予“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技推广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河南省明星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郏县长桥镇红伟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100多台农业机械,把10多亩的院子占得满满当当。从价值数十万元的现代化土地深松机、臂张式植保机,到数万元、十多万元的施肥播种机、烟田拔秆机、小麦收获机、玉米收获机、植保无人机,农业机械几乎应有尽有。

  该社理事长李红伟告诉记者,土地大流转需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业机械化。近年来,每当播种、收割时节,他的10多名农机手昼夜奋战在田野里。据统计,今年他的农业机械共为长桥辖区及周边乡镇群众作业11万亩次以上,不仅减轻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长桥镇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强基固本,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镇所辖34个行政村的5.1万多亩耕地,已流转3.2万多亩,全镇注册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社95家,现代农业每年创造产值近5.38亿元。2017年,全镇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1万元以上。2016年至2018年,3年时间里,该镇先后有341户1021名群众光荣脱贫。(蔡长伟 宁建鹏 李增强)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