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特色产业铺开扶贫新路 助贫困群众多元增收

2019年01月01日12: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新年伊始,在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头饰产业园,一片忙碌的景象。一条条细长的胶丝经由冷却线后落入筐中,之后进入人工流水线作业、烤箱定型等工序,几分钟时间,一条条五颜六色螺旋皮筋面世;在头饰产业园二楼的站台上,各式各样头饰和皮筋琳琅满目;在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子商务中心,互联网一头连接着贫困户,一头连接着爱心人士,让爱在阳光下连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兴旺是根本之策。近年来,沁阳市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抓紧抓实,以户有项目覆盖、村有扶贫基地、乡有产业龙头为目标,按照“三区四带五基地”规划,带动引导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优,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高标定位科学谋划 打造产业“四赢”局面

  该市注重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精心编制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引导扶贫产业科学高效发展。通过科学谋划布局扶贫产业,谋划推进“三区四带五基地”建设;通过做大规模提升带贫能力,将扶贫项目谋划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相结合,吸纳贫困户参与规模化经营,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目前,该市投资275万元的王召乡“酒店一次性用品”加工项目“一期+二期”将覆盖全乡225户贫困户;该市投资400余万元的高效农业园已初具规模,在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市把贫困户就业增收作为产业扶贫的根本目的,相继打造了南西村食用菌栽培、簸箕掌村核桃树高接改良、山路平村和张庄村野生皂刺嫁接改良、范村猕猴桃种植和解住村蔬菜大棚等精准扶贫就业点29个,吸纳周边2360户村民就近就业,促进项目到村、岗位到户、技能到人、政策到家,让贫困群众上班能哄娃、打工能种地、在家能脱贫,通过突出“就业”促进增收致富,实现了群众、企业、产业、村集体经济“四赢”局面。

  发挥优势特色产业 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该市坚持“就业灵活方便、操作简单易学、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优势壮大传统产业,整合资源扶持新兴产业,把脱贫攻坚和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互联网+”等紧密结合起来,把特色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

  在缝纫加工业方面,该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1.8万元,实施了山路平村、张老湾村、簸箕掌村、南住村、西苟庄村、后庄村缝纫加工等7个项目,新建厂房面积3000余平方米,购置机械242台,让300个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在设施农业方面,该市崇义镇西苟庄村依托食用菌、哈密瓜、果蔬种植等产业,建设大棚33座,实现贫困人员月均增收1500元以上。贫困群众在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干活,每月有固定工资,加上土地分红、股金分红,年收入达3万余元。该市柏香镇依托沁阳市林康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食用菌大棚10座、蔬菜钢结构大棚10座,带动柏香镇26个非贫困村13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23元,为东两水村55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56元。同时,该市柏香镇南西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16座,带动103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年增收500元至1800元。该市西向镇解住村新建12座“水肥一体化蔬菜大棚”,覆盖解住村88户贫困户,每年分红500元左右。该市崇义镇南山村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大棚50座,吸纳35名贫困人口就业。

  在林果业方面,该市紫陵镇采取“合作社+农户”方式,范村流转土地93亩,栽种猕猴桃优良品种,栽种树苗13000棵,打造集采摘品尝、餐饮娱乐、综合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吸纳11名贫困户就业。该市常平乡充分发挥山区坡地林草优势,通过“农户+合作社”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在乡务农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该市引导种植大户廉沁锋在山路平村成立沁阳市丹峡皂刺皂角专业合作社,完成投资275万余元,流转荒山荒坡1800余亩,嫁接改良皂刺20万株,新种植皂刺优质品种4万株,为贫困户提供40个就业岗位,30户贫困户以土地为股本入股参与分红。该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2万元,引进沁阳市泰昌种植专业合作社无公害种植技术服务,通过“农户+合作社”模式,为簸箕掌村56户贫困户嫁接改良1880棵核桃树,成活率达98%,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

  在交通运输业方面,该市利用常平乡地处晋煤外运咽喉得天独道的区位优势,通过发展交通运输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带动就业无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目前,该产业已带动120户贫困户家实现增收致富。

  在皮筋传统加工业方面,该市紫陵镇依托全国最大的皮筋头饰加工基地的优势,以“小皮筋撬动大产业”,全镇从事皮筋头饰加工生产专业户200余家,有效带动闲散劳动力3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车间就业贫困户85人,在家加工贫困户200余人。该市在坞头村开工建设的沁阳市头饰产业园一期两栋(两排还是两栋)车间已建成投用,共入驻头饰加工户24家。该市成立了沁阳市祺雅头饰品有限公司,在园区建设了头饰扶贫车间,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通过大力发展头饰品电子商务,目前已为70户贫困群众分红26250元。

  在新兴的光伏产业方面,该市利用产业到户资金,共投入187.5万元,在张庄村、前兴福村、南西村、九渡村发展规模不等的小型地面光伏项目,覆盖贫困户318户,贫困户每年可分红700余元。

  在乡村旅游产业方面,该市鼓励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在政策上倾斜,实现贫困户向商户的转变。目前,九渡景区有民宿、餐营业、水上娱乐共47家,贫困户占23家,户年营业额均在2万以上。同时,该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景区商户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为景区商户提供劳务服务,实现商户扩大经营、贫困户就业增收的双赢局面。目前,共有60余名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业劳务服务工作,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

  在电商产业方面,该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开通兴农扶贫沁阳县域服务站,建设京东沁阳特产馆和沁阳扶贫馆,引导电商企业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参与各类帮扶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强化保障 汇聚合力发展产业

  该市整合财政投入,把扶贫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扶贫,整合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财政预算内投资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为产业扶贫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2016年以来,沁阳市投入扶贫资金2139.368万元,发展产业项目45个。该市通过完善金融扶持,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建立和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大幅度提高了贫困户获贷率。该市设置了596万元财政风险补偿基金,采取“政府+合作社+银行+担保公司”四位一体方式,通过户贷户用、户贷社用、社贷社用、企贷企用四种途径,支持贫困对象发展产业脱贫。2017年以来,该市累计发放扶贫贷款6000万元,带动1723户贫困户户均年稳定增收3000元,户贷率达52.74%。

  据悉,2018年以来,该市实施产业项目22个,投入财政资金1245.6万元,建设了蔬菜、食用菌大棚82座,新建和改造加工类车间15个,覆盖了1760户5964名贫困人口,产业项目覆盖率达197%。

  下一步,该市将继续抓好产业扶贫这一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项目谋划质量、加快产业投入比例,按照扶贫资金用于产业项目发展占比不低于70%,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300%以上的目标,积极谋划2019年扶贫产业项目,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就业,在产业发展中创业,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增收,通过扶贫产业发展助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王辉 庞书宁)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