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旅游+生态+扶贫”模式带动乡村发展致富

2019年01月04日16:4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年来,河南淅川县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将脱贫攻坚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带动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近日,记者在仓房镇磨沟村坐禅谷景区的入口处看到,一排排别致的徽派小楼依山傍水,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一家外古内今、设施新颖齐备,这是村民姜玉琴的呈祥宾馆,此刻她正在厅堂忙碌。“谁也不曾料想,我们这个当年入不敷出的贫困家庭,如今月收入近万元!”姜玉琴说。

  磨沟村借助该镇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围镇围村绿化,打造道路微景观,高标准实施楚汉风格的沿路立面改造,建成旅游文化长廊,形成了农旅经济圈。在磨沟村的带动下侯家坡、刘裴、仓房等村发展旅游农家乐产业,促进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相互融合。

  汤志萍家紧邻香严寺景区,因家里有四个孩子要上学,原来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村支部在景区门口为她申请了一个免费的旅游纪念品销售摊位,现在除了农忙时间她都在景区门口销售旅游纪念品,年均增收15000余元。78岁的吕中明是村里的五保户,妻子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孙女是初中在校生,如果紧靠低保金生活将十分艰巨,镇政府与坐禅谷景区协商让他做景区保洁员,年增收10000余元。

  “像姜玉琴、汤志萍、吕中明这样的贫困户,在我们这里都有挣钱的机会。有能力的政府扶持办农家乐,其他的或免费提供摊位销售旅游纪念品,或到农家乐、景区内务工。确保了每户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红利。”磨沟村党支部书记彭全军介绍说,目前,村里有30人在景区就业或从事旅游服务业,户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另外,全村已营业的农家乐38户,总餐位数近2000个,从业人员达120余人,农家乐营业额增收80余万元。

  近年来,仓房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紧盯“贫困户持续增收”目标不放松,探索“旅游+生态+扶贫”发展模式,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引导扶持贫困户从事农家乐经营、旅游产品销售、旅游业务工,实现增收脱贫。

  无独有偶,有“县城后花园”之称的毛堂乡,通过旅游扶贫,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自从村里有了游乐园,天天都有游客,就像景区一样,俺们贫困户也沾了光。现在我又有地租又有工资,一年能挣到2万多元,真不赖!”毛堂乡龙泉村贫困户徐贵里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特别是旅游扶贫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

  徐贵里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四口人,妻子残疾不能劳动,两个小孩在上学,家庭负担很重,生活艰难。这几年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增加了收入,逐渐摆脱了贫穷。家里购买了新家具,还添置了电视机、电磁炉等。

  像徐贵里这样的贫困户毛堂乡还有不少。如何为这种贫困户找到出路?毛堂乡在认真研究后,决定依托“县城后花园”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的路子。该乡引进道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龙泉村作为乡村旅游基地,历时六年,将其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成功带动周围村落村民脱贫致富。从2012年起,道禾公司持续流转了龙泉村500多亩土地,打造乡村采摘园,吸引游客。土地流转后,龙泉村基本每户都可享受土地租赁收入,亩均600元。农户土地流转后,村民并没有离开土地,而是由道禾公司聘用,在家门口就地务工,对采摘园进行田间管理,常年在度假村务工的村民年均收入在18000到25000元之间。

  与此同时,公司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安排其从事度假区保洁、垃圾分类、餐饮服务等工作,保证其获得最低收入保障。目前,龙泉村16户贫困户33人全部在龙泉乡村旅游度假村工作,还吸引了附近江沟村、曹庄村、白水河村等57户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获得雇工收入。

  毛堂乡还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创建“公司+游乐项目+贫困户”的旅游扶贫模式,精心筛选一批受市场欢迎的游乐项目,与贫困户合作,运营一批小型游客项目,由道禾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贫困户持大股,每年分红,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在项目中从事管理工作,获取劳动工资。通过这种模式,带动了周边1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淅川县集山区、库区、移民区、贫困区于一体,近年来,淅川县积极发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好山好水好生态的优势,把旅游兴县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引导旅游全域发展,带动农家乐、观光园、采摘园等蓬勃发展,美了渠首也富了群众。

  截至目前,淅川的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生态观光采摘园等旅游经营单位有500余户,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吸纳贫困群众就业7000余人。(生俊东 冷新星 )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