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王洪店村贫困户王世凯:90后小伙的自强之路

2019年01月17日16:5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1月8日,在寺庄乡王洪店村北的一间空旷、寒冷的厂房里,26岁的贫困户王世凯,正在忙碌地进行机器焊接工作。看上去沉稳又阳光、健康又精神的90后年轻小伙,怎么会被评为贫困户?

  “要不是赶上国家的好政策,俺这个家就散了!”王世凯的母亲王趁华,在泪水中讲述着一家人的痛苦过往。

  王世凯家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小康家庭。父亲有电焊手艺,在村里开了个电气焊门市;王世凯在北京从事电气焊工作,一个月也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装修依然显得精致的房屋,展示着这一家人过往的幸福。

  然而,2015年,王世凯父亲遭遇的一场车祸,为这家人的幸福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正当年的一个人,才四十五,出了车祸就成了植物人了,花了四五十万也没治好,躺床上不会动了。”回忆当时的情景,王趁华哭得不能自已。“俺家里的天都塌了,眼快哭瞎了,不知道这日子得咋过下去。”

  整整两年,村民们再没在王世凯一家脸上见过笑颜。家里没了顶梁柱,可日子还得过下去。当年22岁的王世凯,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家里,一边挣钱养家,一边帮着母亲照顾高位截瘫的父亲、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尚在上学的妹妹,以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用仍显稚嫩的双肩,撑起了家里的重担。

  2016年,在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中,王世凯家成了王洪店村贫困家庭中的一户。这也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转机和希望。

  不甘于年纪轻轻就顶着贫困户的“帽子”,王世凯子承父业,打算把父亲开的电气焊门店扩大一下,承接较为大型的业务。

  “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资金。”王世凯说。在驻村第一书记万连强和乡村干部的积极鼓励、帮助下,王世凯申请了小额贴息贷款4万元,添置了新的电焊设备,开始承接厂棚、楼梯、机械等焊接业务。因为焊接技术好,王世凯的门店逐渐有了稳定的收入。

  2017年,还清了上年贷款的王世凯,又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并承接到一个粮食收购商的厂棚搭建业务,挣到了一部分钱,给绝望中挣扎的一家人带来了脱贫的希望和信心。2018年,王世凯又建造了自己的仓库,门店生意也更加红火。勤劳的一家人用汗水浇筑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政府已经给了我们家足够多的帮助,俺妹妹和俺两个孩子上学有补贴,又给俺媳妇找了公益岗。”王世凯说,“只要有力气,就得往前奔着干。”

  2018年,在床上躺了四年的父亲与世长辞。为了不让母亲过于沉浸在悲伤中,也进一步增加家庭收入,听说了家庭代加工的业务后,王世凯四处奔波了解行情,随后买回来两台袜子针织机,准备闲暇时也在家里赚点小钱。

  “投资大的做不了,咱就先从小的开始。等有了更多的钱,就再进几台机器,在家里办个小型加工厂,帮助村里的妇女劳动力找份工作,也给母亲找几个说话作伴的人。”王世凯说。

  生活逐渐向这家人展开新的一页。而对王世凯来说,当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挣钱,供着妹妹好好上学,让这个家从贫困的泥淖中挣脱出来,向着幸福再次出发。(王聪 通讯员:冯云丽)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