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达标求突破 立足夺牌再提升 全力冲刺中国人居环境奖——访建安区人民政府区长马浩

2019年01月25日09:1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是市委、市政府为打好‘四张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建安区作为许昌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理应在创建中承担更多责任,作出更大贡献,争当主力军和排头兵。”近日,建安区人民政府区长马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许昌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块块闪亮的金牌之后,市委、市政府为许昌树立了新的目标——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建安区围绕“宜居”这一重心,建立“131”创建工作机制,坚持目标导向抓提升,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持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确保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树牢一个创建理念

  中国人居环境奖,是住建部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而设立的重大奖项,是综合反映一个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总体成就的国家级最高荣誉,素有“中国城市环境奥斯卡”的美誉。

  建安区从县到区,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步入城市化、产业化加速发展的快车道。马浩告诉记者:“在此情况下,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正好切合了人民对居、业、旅等方面的高层次需求。为此,建安区提出创建人居环境奖的理念是,不分城乡,整区推进,全域创建。通过创建人居环境奖,实现全区面貌得到新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新的提高。”

  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中国人居环境奖内容丰富、任务艰巨。”马浩表示,建安区突出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坚持精准发力,寻求突破。

  一是抓关键,补短板。一方面,突出抓好“四改一增”工程。建安区大力推进10个老旧小区改造、开源市场改造升级和规范化社区建设等。目前,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等工作有序开展,三季度可全面完成。另一方面,重点解决垃圾、污水这两个影响“宜居”的最大问题。

  在垃圾处理上,建安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去年以来已投入4300万元,引入许昌森源、深圳龙澄两家专业环卫公司,实现了垃圾清运处理全域市场化。在污水处理上,坚持高标准规划,在各乡镇选择2-3个村建立试点,以形成经验、复制推广,逐步实现达标排放。

  二是抓生态,提颜值。围绕天蓝、地绿、河畅、湖净、水清、景美目标,建安区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着力打造林水相间、人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宜游之城。马浩说,“今年以来,已完成绿化4万亩,‘改荒成园’近70处,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尤其是在郑许一体化区域内谋划了36.3万亩的生态旅游养生产业带,建成干支线道路78.4公里,入驻国家储备林基地、诚润田园综合体等企业107家,完成绿化7.5万亩,至此一个郑许之间的中心花园和旅游养生目的地呼之欲出。”

  三是抓基础,谋长远。“建安区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切的教育、医疗等问题,切实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浩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建立区政府领导干部挂牌联系学校兼任第一校长制度,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已有9所中小学、7所幼儿园完工投用,10所中小学、3所幼儿园正在加快建设,尤其是龙泉街小学、建安中学两个中国人居环境奖项目建设进度均快于市定节点要求。同时,大力推进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年底前将变为现实。城乡融合方面,2017年至今,建安区已修建农村公路3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管理服务向农村拓展,全面提升全区人居环境。

  完善一套工作机制

  中国人居环境奖涉及6大项、24个分项、65个具体指标,点多面广,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做保障。“建安区坚持所有工作项目化,对照创建指标逐一建立推进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和节点、标准等要求,做到达标项抓提升,未达标项抓进度,确保承担任务扎实推进、按期完成。”马浩说,在坚持领导分包、现场办公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挂图作战、双月观摩、季度点评等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还利用电视、广播、短信、标语、广告牌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提升群众积极参与创建的意识,凝聚起了共创共享的强大合力。

  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饱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建安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建安人将众志成城、集中攻坚,全力以赴开展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确保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马浩最后说。(李海峰 刘伟 王杨 李水安)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