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贫困群众增收模式多重叠加

2019年01月25日15:4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南召县四棵树乡地处县城西南部,一个3万多人的山区小乡,立足于山区资源禀赋,发展生态旅游、林果种植、林下药材、林下养殖等绿色产业,建成了数十个产业基地。仅黄土嘴村一个村就培育了软籽石榴基地、林禽养殖基地、鱼虾共养基地、牧草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构树种植基地、艾草种植基地、香菇种植基地等12个产业基地。

  产业扶贫是根治贫困的“良方”,是治穷最有力的“武器”。立足于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长远发展,南召县探索实施“6+N”产业扶贫模式,即围绕食用菌、苗木花卉、中药材、柞蚕、艾草、酵素6大优势特色产业,财政投入2000万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产业发展专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全县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柞蚕和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基地125个,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33家,直接带动1.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和流转土地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

  该县立足生态优势,探索发展“林+N”生态扶贫模式。以林业产业发展为核心,精心谋划“林苗、林药、林菌、林蚕、林游、林禽”等产业发展,发挥林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优质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与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让贫困村、贫困户从绿色产业发展中获得收益。位于南召县城郊乡上菜园村的银河虎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吸引成功人士王德伟返乡投资1.2亿元兴建中药材种植基地,流转附近群众500余户荒坡地6800亩,种植皂角树280万余株,连翘50万余棵,桔梗2000余亩,为当地群众提供200多个务工岗位,80户贫困户有了稳定工资性收入。据统计,该县发展林果基地14万亩,培育林果专业村21个,林果业农民合作社26家,种植大户200多人。

  该县以小店乡万亩辛夷标准化种植基地,城郊乡银河虎山万亩皂荚、元宝枫基地,云阳镇万亩优质桃基地、乔端镇金蕾杜仲基地、乔端镇联源生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四棵树乡软籽石榴基地等“十大基地”为重点,采取龙头带动、大户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引导山区贫困群众发展以辛夷、皂荚、杜仲为主的中药材,以黄金梨、硬质桃、葡萄、核桃、石榴等为主的高效林果业,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中药材、林果业找到一条光明“钱途”。城郊乡大庄村69户贫困群众以小额贷款入股河南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户种植一亩白芨,前三年每户获得4000元入股分红资金,第四年药材成熟后,企业和农户按照5:5分成,每亩白芨最低收入3万元以上。目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0万亩,带动贫困户1165户,每户每年可增收4000元以上。

  南召县实施星火就业计划,发动县域内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经营主体等参与脱贫攻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于优秀的帮扶企业、个体户、新型经营主体,县里在金融、创业、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激发全社会参与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热情。2018年,2500余户贫困户申请“星火计划”补贴,务工收入达7500万元,发放补贴资金320万元。

  该县强化扶贫就业车间带贫作用,把服装、假发、艾草、热敏纸、数据线加工、童车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流水线工段下移到村庄,创新推广来料加工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县建成就业车间136个,投产70个,吸纳950余名贫困户进厂务工。该县开发公益岗位助力就业扶贫,设置护林员、保洁员、护河员、护路工等公益性岗位3791个,选聘就业能力弱、外出务工不便的贫困群众参与公益事业,按劳领取报酬,实现就业上岗,增加家庭收入。 (生俊东 廖涛 王修文)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