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扶贫干部众志成城 奋力实现水清民富县强

2019年01月28日14:0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淅川,楚国始都丹阳所在地,“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是楚人先祖在这里艰辛创业开国的精神写照。

  淅川,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半个世纪近40万人用奉献和牺牲写下了举世震惊的移民史,“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移民精神”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中原大地的精神脊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历了历史洗礼和移民迁安的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继续弘扬移民精神,终日奔波在贫困村的沟沟坎坎,察村情、访民意、找项目、办实事,党的旗帜始终在扶贫一线高高飘扬,“移民精神”再次光耀丹淅大地,成为凝聚脱贫攻坚的新动能。

  他们是凝聚民心的吸铁石。邢沟村曾是淅川县有名的软弱涣散村,“两委”班子不健全,干群矛盾突出,群众上访不断。村两委换届后,新当选的村支书张晓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年积案得到平复,干群矛盾得到缓解,村里的藤条编织和黄粉虫养殖项目正紧锣密鼓实施。在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基层干部一点点拉近了与贫困群众的距离,成为凝聚民心的吸铁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高涨。

  他们是产业致富的引路人。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带领村民发展既涵养水源又促民增收的软籽石榴,如今,全村3000多人,贫困户只有10户,人均年收入9200元以上。金河镇玉皇村党支部书记王红丽,针对村里樱桃滞销的情况,辗转联系到济南、青岛等地的客商,打开了销路,户均增收5000元。毛堂乡马沟村是个不足500人的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王浩来村后,多次去外地考察,决定发展艾草产业,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见、信得过,他自己租了村里半亩地试种,引导村民种植28亩艾草。

  他们是移民精神的新传承。寺湾镇清凉寺村第一书记胡金中50多岁了,仍主动请缨驻村帮扶,白天挨家挨户走访,夜晚开会研究扶贫项目,直至牺牲在讨论秋粮种植的干部会上;寺湾镇秦家沟村第一书记侯林勋驻村不久,妻子也被派到金河镇东升村任第一书记,由于是移民家庭,4岁的女儿只好送到外迁在新乡市延津县的爷爷奶奶家;上集镇大坪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来华把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建设成为省、市、县先进村,自己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以身殉职,年仅49岁……

  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一份份情怀励人奋进。如今,淅川大地上,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易地搬迁的群众安居乐业,更多贫困群众在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政策的普照下逐渐摆脱贫困奔向幸福新生活,一个个贫困村在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中迎来巨变。

  谈及淅川的发展,淅川县县长杨红忠信心满满地表示,2019年是淅川脱贫摘帽年,淅川广大扶贫干部群众将继续弘扬移民精神,力同心,强化措施,压实责任,求得脱贫攻坚成果最大公约数,闯出水清民富高质量脱贫新路。(生俊东 冷新星 康帆)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