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产业扶贫出“实招”

2019年03月19日13:3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最近,济源下冶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代立红有些着急。"我们公司艾草制品在网络上受追捧,现在已供不应求。"代立红告诉记者,公司平均每天销售额将近400元,每月销售额约1万元。目前,公司上下正在加紧生产,增加产品供应量。

        代立红是下冶镇大岭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于2017年4月注册"下冶艾"商标,2018年5月注册下冶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购置卷艾条机器、艾柱切割机、缝纫机等,加工艾绒、艾条、艾草足浴包等系列制品,制作护腰、护膝等艾产品,在网络上销售。如今,代立红不仅自己脱贫了,而且还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帮助贫困户的劳动力就近就业。

        这只是济源市产业扶贫"加法"效应显著的一角。近年来,济源市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倾斜、技术倾斜,充分发挥扶贫基地、龙头企业、扶贫项目的带动作用,把蔬菜制种、畜牧养殖、乡村旅游、劳保加工等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增收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既推动扶贫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又使贫困户找到一条稳定增收的致富道路。

        加快特色产业形成,积极培育特色产品、建设特色生产基地。济源市积极培育蔬菜制种、烟草、林果、旅游、养殖、特色种植等六大扶贫产业,克井枣庙冬凌草、大峪寺郎腰大葱、承留卫佛安西瓜、邵原富硒苹果、下冶韩彦红果、大岭艾草等特色产品已形成品牌。与此同时,济源市创新产业扶贫基地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在电商、旅游带贫、特色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发展上下大功夫,积极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带贫模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产业扶贫基地50个、带贫企业3家、旅游产业扶贫带4个、产业项目27个。

        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济源市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基础,坚持"一村一品",突出"一户一策",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为抓手,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其中,王屋镇立足贫困户实际,联合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金农扶贫"工程,实现产业扶贫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由"大水漫灌"向"定向滴灌"转变,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难题。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发展种植业1138户、养殖业458户、林果业253户,龙头企业带贫958户,合作社带贫105户。

        培育贫困村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贫困户发展与参与合作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我市先后出台《济源市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济源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通过龙头带动、改革推动、政策撬动、项目扶持,加强培育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下冶镇积极打造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试点,探索建立了支部领办、公司领办、能人领办、"社司一体"等4种合作社带贫模式,为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就业联动发展。济源市从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严格筛选扶贫企业,把产业扶贫项目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强化龙头企业与镇、村、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实现产业项目收益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同时,严格资金项目管理,出台了《济源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全流程管理办法(试行)》(济扶办〔2018〕79号)《济源市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济脱办〔2019〕4号)等规范性文件,确保联镇带村项目投入能够以物化形式落地,形成可核查的实物。通过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扶贫模式,扶持了龙头企业,壮大了特色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保障了贫困户就业,实现了扶贫产业和贫困户就业联动发展,为贫困村发展、贫困户致富创收提供"硬"支撑。目前,我市已确定阳光兔业、瑞星农牧、丰之源三家龙头企业发展联镇带村项目。龙头企业按照每年不低于10%的标准为合作方提供固定收益。

        "脱贫是第一步目标,富民才是更高追求。"济源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济源市将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举措,努力将产业扶贫的根扎得深一些、产业扶贫的基础打得牢一些,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罗黎虹 刘美琦 马欢 常书齐)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