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教育给孩子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2019年04月10日10:1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妈妈请闭上眼,我数一二三再睁开!”当妈妈睁开眼的时候,女儿举起的鲜花已经贴着妈妈的脸庞,“祝福妈妈节日快乐!”刹那间,妈妈感动得眼眶湿润了,一下子紧紧抱起了11岁的女儿周思家。

  今年三八妇女节,淅川县第二小学六(11)班学生周思家用一束花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在妈妈贾娜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女儿总是严格‘三拒绝’要求,平时舍不得花一块钱买零食,可她却花十块钱给我买了一束花,这十块钱还是她过年时积攒的压岁钱,这太令我感动了!”

  这是淅川县德育“花开香满园”的一个缩影。“百年树人,德育为先。我们把德育作为立足青少年长远发展、筑牢成长基石的重要一环,作为教育工作头等大事来抓,让淅川的孩子走得更稳更远。”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深情地说。

  立德树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德育工作是一项着力思想政治建设的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如何化无形为有形,化远边为身边,一改人们对德育就是讲大道理、搞形式主义的固有偏见,让德育看得见、摸得着、悟得到?

  淅川县科学谋划,因材施教,统筹推进,把德育作为一项隐性的常规教育来抓,让德育融入课堂课外,融入日常学习生活,进而入眼、入耳、入手、入心、入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润物无声。

  搞好德育的第一步,就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分别编写小学低年级篇、小学高年级篇、初中篇和高中篇的本土德育教材,做到图文并茂、故事丰富、贴近现实,内容涵盖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等七大主题教育。

  淅川县把课堂作为德育的第一阵地,专门开设德育课,做到固定教师、固定课表、固定课时、固定教材、固定督查。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上,散发着浓浓国学气息的朗朗读书声回荡在全县的每一个校园里,给校园内外增添了一抹亮色。

  “通过教师领读、通俗化解读,尽可能让学生在背诵这些经典文化时,慢慢理解深层的含义,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在为学生奠定文学素养的同时,成为指引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灵之灯。”淅川县教体局局长李晓辉介绍。

  从国学经典诵读、一日三诵励志信、海量阅读工程、戏曲进校园、书法剪纸学习,到富有地域特色的楚文化展示、家风家训文化墙、范蠡文化巷、淅川名人长廊、德育公园、清华北大明星墙、历史名人连廊等,时时处处让传统优秀文化直抵人心,浸润心灵。

  从“三拒绝”(拒绝零花钱、拒绝零食、拒绝家长无序接送)、“四个一”(给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亲子共读一本书、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光盘行动”等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孝亲敬老美德。

  从德育夏令营、德育冬令营、德育社团日,到太极拳、跆拳道、《弟子规》韵律操、激情跑操,再到远足活动、耕种农场德育实践责任田、下乡入户参与秋收农忙等,让学生们体验了生活、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学生的阳光心态、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品格。

  校园法制情景剧是淅川县法制教育课的一个创新举措,颠覆了人们对法制报告会、讲座等校园法制教育的认知,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叫座又叫好。淅川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结合校园欺凌暴力等事件,组织编演了校园法制情景剧,在毛堂乡中心学校、县第二小学等巡演中大获成功,让学生们在身临其境中受到启发教育。

  “春雷文学社团、英语角社团、泥塑社团、国画社团、京剧社团、梅香书屋国学社团、诗风词韵社团等不胜枚举,犹如百花齐放,各美其美。”淅川县德育中心主任全宏伟说,组织赴邓州市参观学习编外雷锋团、范仲淹执经讲学的花洲书院,远足参观县内的范蠡公园、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移民民俗馆,到德育责任田里亲手种植管护蔬菜与粮食作物,到敬老院里为老人们扫地、叠被、洗头、洗脚、剪指甲,到丹江岸边清理垃圾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等,这些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于一体,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

  提起每周六的丹墨话剧团活动,淅川县第一小学学生王一旬格外自豪,他说:“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都叫我‘蔺相如’!”得名的原因就是在一次周六德育社团日活动中,王一旬和同学们一起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话剧,他扮演的蔺相如活灵活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寺湾镇各中小学竞相开展的“一周一诗词、一周一红歌、一周一章节(道德经背诵)”活动和“日学一语、日行一善”活动,把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让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激荡校园内外的主旋律。

  淅川县副县长邵书燕说:“德育的成功之道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是润物无声的渗透,是身心参与的体验,是恒久坚持后的领悟。”

  春风化雨:亲其师信其道

  育人者必先育己。淅川县以“十大师德标兵”评选为载体,着力锻造师德之魂,筑牢师德之基,疏浚师德之源。

  通过出台刚性文件,以硬性规定强力整肃了教师队伍随意借调、有偿辅导的不良之风,使700多名教师迅速回归课堂、聚焦主业,书写了淅川教育界的“一股清流”。

  淅川县教体局还制定实施了“周六德育社团日”制度、师德考评“一票否决”制度,动员教师自觉自愿参与德育社团活动,并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等方面优先考虑。据统计,全县已累计向4362名教师颁发了德育社团活动聘书,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育人的目标。

  “要让德才兼备的教师在政治上得荣誉,在经济上得实惠!”淅川县县长杨红忠在淅川县教育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发人深思。

  从2016年开始,淅川县坚持每年在全县8000多名教师中海选“十大师德标兵”,在教师节期间隆重表彰全县“十大师德标兵”,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拿出700万元、1200万元、1800万元重奖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在全县以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为主题的“两弘扬一争做”教育实践活动中,连续三年均有师德标兵被评选为年度“最美淅川人”,教育系统的师德标兵与“最美淅川人”一样,享受免费乘坐县内公交、免费健康体检、免费赠阅报纸、县内景区免门票、商场购物打折优惠等近20项优待服务。

  为提升师德标兵影响力,在县城人民路、中心广场、体育公园等核心街道和路段,统一悬挂印有“十大师德标兵”“最美淅川人”图像和文字简介的崇德尚贤主题灯,成为淅川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师德标兵、先进模范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偶像。

  一系列的激励机制营造了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浓厚氛围,在教育界形成了人人争做师德标兵、育人楷模的良好风气,为学生成长营造了好气候,创造了好生态,并把德育芬芳吹散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家校联谊会是德育联结学生、学校和家长、家庭的一个重要纽带,淅川县各学校均成立了家校联谊会,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广泛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家校共同观影、亲子阅读、亲子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实践和体验,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励更多的家长和家庭主动发挥好“第一老师”“第一环境”的模范作用,让好家风好家训成为滋润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力量。

  叠被子、洗衣服、打扫卫生、洗菜做饭、主动向客人打招呼递水、不乱花钱、不攀比吃穿……过去的“小皇帝”“小公主”们身上正一步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还喜欢上了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也更高了。淅川学子张晓茹还一举入选了全国首批“新时代好少年”,戚玉琴被评选为第八届河南省“美德少年”。

  通过拧紧德育这个“总开关”,三年多来,全县在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小学、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水平不断夯实,高中阶段高考成绩连年刷新纪录,2018年全县高考成绩刷新纪录,一本进线人数总量和增幅位居南阳市第一名,淅川县第一高中也被清华大学授予“生源基地”,同时还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让淅川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崛起为豫西南地区令人瞩目的教育高地。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的一个最有力见证,就是淅川县一改过去的信访落后局面,2017年信访量比2016年下降了140%左右,2017年、2018年分别被授予河南省信访工作先进县,2018年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这一变化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开展的“无访村(社区)”创建活动,把信访与学生升学优惠政策相结合,让无理上访、缠访等不文明行为成为“过街老鼠”。据统计,2018年全县20余名“无访村”学生、先进人物子女在初中入高中升学时享受了优待录取政策。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生态建设与水质保护尤为重要,近年有越来越多的群众自愿加入以村(社区)为单位的护水队、护林队、保洁队中,已壮大形成2500余名护林员、2000余名护水员、1600余名保洁员的规模,成为推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维护的一股中坚力量。

  共建共享:守正创新全方位育人

  “抓好青少年培育是一项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睦、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和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卢捍卫说,对肩负着脱贫攻坚摘帽重任的淅川来说,教育德育不但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扶贫工程、铸魂工程,可以培养一批批有修养、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成为淅川未来发展和崛起的最大资源和最具潜能的生产力。

  经过深思论证,淅川县委把“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立德树人,必须坚持以德为先,让淅川的孩子走得更稳更远”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坚持从顶层设计着手,强化统筹谋划部署。

  在高规格成立淅川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接连出台了《淅川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学校德育工作“十个一”工程》《淅川县关于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指导性文件,从架构设计、主题内容、组织领导、氛围营造、落实推进、督导问责、机制保障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为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万事开头难。德育推行伊始,县四大班子领导主动为教育工作“站台”,县委常委以及县政府主要领导每人分包一所学校,不定期深入学校调研德育工作。

  卢捍卫经常不打招呼直接到学校听德育课、用学生餐,亲自为高中学生上励志课,2017年教师节期间,他还辗转深入多地,向“师德标兵”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胡剑瑛、淅川县第一高中教师孙均可、寺湾镇中心学校教师白松涛、荆紫关镇第一初中教师刘建忠等一一鞠躬致敬,表达节日的关心和问候。

  杨红忠多次到学校调研德育社团日活动开展情况,对开展日常德育、拓展德育载体、创新德育形式等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在事关教育发展的大事上,淅川县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四个优先”:教育议题优先研究,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保证,教育人才优先引进,并组建成立了县德育中心、各学校德育处。

  近几年,淅川县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累计挤出近10亿元经费投入教育事业发展,县第三小学教学楼建成投用,县示范性高中、县第五高中新校区、县第七小学和新区幼儿园等都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采取定向招聘等方式,为农村中小学新补充教师1460人。在每个乡镇拿出5至10亩地作为德育实践责任田。

  为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多渠道引进珠海华发教育集团、珠海英华剑桥国际教育中心投资建设德威书院,一期已实现招生;引进江苏教育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丹阳国际书院,建成后可容纳8000余名师生,有效化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难题。

  在县四大班子的带动下,全县上下也积极为德育教育“捧场”,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群策群力,万名家长志愿者每天轮流在上下学时间到路口执勤,“戏曲进校园”“流动博物馆进校园”“图书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如火如荼,通过大学生援乡计划招募有志青年到各学校作励志报告,联手开展“小交警”执勤活动、学雷锋公益活动等,商圣街道主动打造一批德育文化墙、文化巷等,建成兴起了一批家风家训馆、村史馆,构建起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起点、以全社会为大课堂的齐抓共管大格局。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德育教育是系统且长远的工程,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淅川人用自己的实践探索正奋力开创一条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省委政策研究室王民选点评说:淅川县全域铺开的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严格按照党中央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密结合地方文化传统和社会公序良俗进行泛众教化,收到了学生思想成长与学业增长相互促进、社会上家长守法意识与学校中学生学习热情相得益彰、区域形成良好学风民风与国家打牢长治久安坚实基础双收益的综合效果。(生俊东 吴涛 周彦波)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