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年05月01日11:0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有效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短缺的突出问题,长葛市自2018年实施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计划,先后引进54名硕士研究生、48名本科生,培养了一批适应长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创新+激励”,磁吸效应吸引人才。放宽视野,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各类人才,以摸清家底为基础,以创新模式为突破,以选拔激励为重点,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一是摸清家底。市委组织部会同编委、人社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情况、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摸清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基本情况,并掌握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单位普遍反映缺乏能办文、办事、办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缺乏材料写作人员等问题。根据“许昌英才计划”精神,结合调研实际,研究出台了《长葛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施方案(试行)》《长葛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工作方案》,形成了推动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二是创新模式。用人单位有空编的,直接解决编制;确实满编超编的,按照有关规定,在事业编制总量内从严核定人才编制,设立人才专项编制,实行“特需特办、人编对号、人留编留、人去编销”管理模式。三是选拔激励。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列入全市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纳入全市干部轮训计划,定期参加党校培训,择优进行多岗位培养锻炼,在我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可择优安排科级领导岗位;各用人单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这批人才中的优秀分子。

“磨炼+培训”,拓宽渠道用才育才。一是岗位锻炼提升适应力。为帮助新引进人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适应机关工作的能力,在岗前培训后,统一安排到市委市政府督查组和市扶贫办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位实践锻炼,提高人才工作适应能力。二是人尽其才发挥创造力。给予人才充分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按照“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原则,科学分配高层次人才到我市环保攻坚、脱贫攻坚、镇办基层等人才紧缺单位,并采取结对子的方式,由各单位安排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进行传、帮、带,加快其成长成才,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三是专题培训提升工作力。市委组织部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进行专题培训。今年3月举办了为期40天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训,重点围绕政治理论、党性锻炼、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内容开展教学,帮助高层次人才牢记初心使命、了解市情民情、熟悉基层工作,促使高层次人才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加快“走出去”步伐,组织高层次人才到大别山干部学院、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扶沟县委党校、禹州市党员干部现场教学基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点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农业产业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先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开拓思路,增强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本领。

“制度+机制”,乘数效应规范人才。严管就是厚爱,是对人才真正负责。通过制定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发挥约束力的“乘数效应”,最大化实现科学、高效、规范的人才培养管理功效。出台《长葛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从人才引进、岗位设置、政策保障、培养锻炼、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六大方面加强管理力度,突出机制创新,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明确高层次人才原则上必须在用人单位工作,其他单位和部门不能借调,如有临时性重要工作需要其参与的,必须在征得本人同意基础上,报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借调时间每年不超过30天,规范人才使用,为用人单位吃一个“定心丸”。建立“四个一”管理机制,即每天记一篇工作日志,每月交流一次工作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工作小结,每年开展一次工作考核,引导高层次人才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以饱满工作精神“天天在状态”。

“服务+引领”,无缝链接爱才惜才。提高工资待遇。引进的博士、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及硕士、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试用期满后,分别享受六级职员、七级职员工资待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博士、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安家补助2万元、购房补助8万元;硕士、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安家补助1万元、购房补助5万元,帮助解决人才安家问题,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加强政治引领吸纳。定期开展座谈。有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参加,与各用人单位主管领导、办公室主任、人事科科长、高层次人才开展座谈,了解掌握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思想情况,主动帮助人才排忧解难,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同时,注重把对党忠诚、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吸收入党,使高层次人才通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组织生活、争当先锋模范等方式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最大限度地激发高层次人才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李海峰 徐永超  白雪)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