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35年办学实践系列新观察之三:产教深度融合促竞争力升级

2019年06月11日17:09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丁新科本报通讯员王军胜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驱动,而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人才。产教融合,是解决“人才从哪里来”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职业院校推动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产教融合成为国家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

  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探索破解制约产教融合的种种瓶颈,以人才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教融合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在产教融合上先走一步、走深一层,是职业院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担当与使命,也是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鲜活实践。

  作为一所应用型技术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实施“五共同”——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课程和教材建设,共同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搭建产学研协作育人平台,共同实施质量保障措施,实现了“四对接”,即培养目标对接企业需要,课程和教材对接企业实务,教学实践对接现场环境,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接企业标准,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产教融合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融出了办学活力、融出了毕业竞争力、融出了科研生产力,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经验与效果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效果如何,要看市场主体怎么说。黄科院坚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2016年,黄科院开展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先后邀请1463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将企业元素和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紧密衔接。该校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路径与方式,与行业企业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行业学院等行业学院6个,在计算机类、机械类、艺术设计类、新闻编导类等专业中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共同主导人才培养,组建“宇通重工班”“体医融合班”“世界工厂网班”等10余个订单班和项目班,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

  校企共同实施课程和教材建设。学校购置“爱课程”在线开放课程云平台,《创业基础》《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等3门课程获批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213门课程开展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与企业行业联合开发的案例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校企共同开发融企业岗位技能和专业基础理论为一体的特色课程,如与大中型健身行业共同开发《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等84门课程。2018年,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出版教材15部、参编63部,与企业联合编写的《品牌服装设计》等20项应用型创新教材获批立项建设,7部教材通过审定。

  校企共同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学校将实践经历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把具备“双师双能”作为入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必备条件,选送专任教师70人次到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汉威电子科技等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挂职,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校专任教师中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812人,占53.95%。同时,积极引进行业公认的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9人担任行业导师,引进柳冠中、何晓佑、张福昌等近百位艺术设计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工厂式院校、院校式工厂有机融合,黄科院打破教师和技师的界限,让技师进课堂,教师下车间,把理论与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

  校企共同搭建产学研协作育人平台。学校与省委网信办、奇虎360合作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成河南省首个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基地,受到上级表扬。目前,该校在洛阳一拖、大河网等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49个,与宇通重工共建“校企交流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河南省西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和对外进行加工生产,与河南云政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构建“高校+平台+定向”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模式,与河南大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省级“空气质量道路观测及数据研判中心”,接纳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和科研训练。

  校企共同实施质量保障措施。学校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与企业共同开发“翻转校园”教育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全方位、动态化、综合性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体系,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为全校学生建立数字化档案,提供330余万条智能提醒,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行为;为教师提供线上课堂测试、课后讨论、多元化教学资料、过程性评价等支持。

  启示与思考

  当前,我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换挡升级,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版图,这为应用型技术大学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抓住新技术的关键,就可能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新一轮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熟视无睹,就会错失良机,丧失发展的空间与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教融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应该指出,以黄科院为代表的应用型技术大学,发挥了民办院校“船小好调头”的灵活优势,在产教融合上先走一步,积累了许多经验,为其他院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产教深度融合,还应围绕活字做文章。

  内容要盘活。不应固守人才培养单一维度,重要的是“跳出融合谈融合”,通过对接优势资源,融入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将院校与产业的合作渗透进全过程、全环节。

  机制更灵活。当前产教融合仍存在“肠梗阻”现象,“校热企冷”仍不同程度存在,产教融合的具体形式仍有待挖掘和丰富。

  成效有活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关键是通过产教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出生产力、融合出竞争力,将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指标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就要拿出切实的激励奖励机制,以财政、税收等多种方式促进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院校及个人予以表彰,对成效显著、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校企合作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校企合作没有标准格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双方都要积极主动起来,探索交叉控股等多种合作模式,培养各种创新人才,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定期对产教融合的成效进行评估。

  新气象呼唤新作为,产教融合,大有可为。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