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务圈”——解放区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创新纪实

2019年08月28日15:1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没想到,家门口也能解决矛盾纠纷!没想到,只跑了一趟法院事就解决了!没想到,法院竟把调解书送上门!没想到调解员的作用这么大……”8月15 日,家住解放区花园社区的张先生领到法院的调解书后激动不已。

人在家中坐,服务送上门。今年以来,解放区法院强力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务圈”,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缴费、社区调解、社区服务、社区咨询……当事人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不用跑法院,法律文书送上门,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目标。该院此举在全省法院系统尚属首例,开创了河南法院先河。

疑虑重重

“您好,我是王褚街道都市花园社区调解工作室的人民调解员李晓玉,物业公司起诉你的物业纠纷一案,解放区法院已委派社区进行人民调解……”日前,李晓玉从解放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接到该案件的委派后,便立即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我是同意调解,但为什么是社区调解而不是法院?你是法官吗?你有权利进行调解吗?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吗?”被告张某向李晓玉抛来了一连串疑问。

“请张先生放心,这是法院推出的一项新举措,目的就是方便当事人就近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减少往来法院的次数。我们是受法院委派的,社区的调解功能和法院是一模一样的,调解成功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后,如果当事人双方均申请出具调解书,法院会出具加盖电子签章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违约,可以拿着调解书直接去法院执行局申请执行。”李晓玉耐心地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呀,那你们啥时间有空?你们的办公地点在哪?”

“我们随时有空,就在你家附件的都市花园社区三楼调解工作室。”

“那好,我有一肚子委屈找你好好说说……”

打消了张某的疑虑后,李晓玉开始了繁忙而琐碎的调解工作。

打开心结

经过多次电话沟通,李晓玉了解到张某的心结所在。原来,张某因小区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又赶上物业费上调,心中不满,于是拖欠了14个月的物业费,物业公司便将张某起诉到了法院。

“如果物业公司的服务不到位,您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同物业公司协商评定,如果给自己造成损失了,可以向法院诉讼索赔。但是拒交物业费属于单方面违反物业管理合同,这种做法就不妥了。”李晓玉“拉家常”式地耐心给张某讲解法律知识,“涨价前物业公司进行了公示,小区绝大多数业主认可了,而且支付了物业费,这是合法合理的。您没有付费却享受了别人掏钱买来的服务,这不合适呀。换位思考一下,您的工资这几年涨了,物业公司的人工费也涨了,可物业费一直不涨,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上调物业费是合理的……”

“他们服务不到位,还把我告了,我这个气出不来……”“这个纠纷已经进入法律程序,您的行为确实违法了,如果坚持不缴物业费,后果是很严重的,法院执行局就会强制执行,就会上失信黑名单,不但影响自己,还影响子女。”李晓玉反复和张某沟通,慢慢地,张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与此同时,李晓玉也多次和物业公司进行沟通,希望物业公司尽快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减少此类矛盾的发生,物业公司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经过反复调解后,双方有意和解,李晓玉趁热打铁,约双方当事人来社区面对面进行协商。到调解室后,被告表示愿意支付拖欠的物业费和违约金,原告也表示会提高服务标准,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

网上开庭

“对于通过社区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双方均要求法院出具调解书,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去法院立案、开庭,然后领取调解书,也可以在社区通过网上立案、网上开庭出具调解书。”李晓玉向双方介绍。“当然在社区了,当被告就已经够丢人了,我才不要去法院呢。”张某说。

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李晓玉立即指导双方进行了网上立案,办理了网上缴费手续,并将相关事情告知诉调对接中心的调解指导法官。立案庭立即将该诉讼案件流转至调解指导法官办案系统,紧接着,指导法官便进行了网上开庭和调解,就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确认。

“本社区调解工作室接受法院委派调解的物业纠纷一案,由我对该案进行调解,现双方已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双方均申请法院出具调解书……”李晓玉在社区通过在线平台向指导法官进行了陈述,一场网上开庭和调解就此开始。经确认核实,最终指导法官表示:“经开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本院会马上制作调解书,并将加盖有本院电子签章的调解书、本次庭审笔录、调解协议传送至社区调解室,委托社区调解室让当事人在庭审笔录、调解协议签字,并送达调解书。”

很快,双方当事人就拿到了法院出具的调解书。至此,一件矛盾纠纷案件足不出社区就被圆满化解。

事后心语

看着手中的调解书,物业公司负责人不好意思地说:“刚开始听说要在社区调解,确实有点轻视你们,觉得在社区没有震慑力也没有权威,还担心你们不够专业,没想到最后圆满解决了,而且在调解员的帮助下,在社区就可以领到法院的调解书,不用来回跑趟就取得了和到法院一样的结果,真的是太方便了。”

“就是就是,社区不但离家近,进出也不像法院那么复杂繁琐,而且在社区环境舒适、心情放松,不容易形成对立,这种形式以后一定能推广开的。”张某对此也是赞不绝口。

“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使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不仅方便当事人,还能减轻法官的工作量,从事这份工作真的很有意义,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李晓玉深有感触地说。

诉源治理

近年来,为破解“诉讼爆炸”难题,解放区法院奉行“和为贵”和“无讼”理念,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按照“方便群众、就近调解”的原则,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上深耕细作,全力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务圈”,将解纷端口前移,将调解工作外延,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多层次、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的需求。

对内——打造调解“枢纽”。成立诉调对接中心,组建专业的诉前调解团队,将各类社会调解组织以及律师、仲裁、公证等机构进驻法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解决纠纷服务;

对外——构建调解网络。在全区协调建立了“四级调解网络”,即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解放区和各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社区调解室、专业调解组织,将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整合,实现了调解全覆盖。

互联——打破信息孤岛。为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今年5月底,该院挑选3家社区、1个法律服务所、1个区矛盾调解中心,成立了5个现代化网上调解工作室,派驻了调解员,配备了电脑一体机、高拍仪和彩色打印机,形成网上立案、网上司法审查、网上确认、网上加盖电子签章、现场送达法律文书等“一站式”工作流程。今年以来,该院共在线成功调解案件123件,网上立案53起,现场出具法律文书2起,一网办理逐步形成常态。

解放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主任张党生向记者讲述了整个案件的流转过程。他说:“立案庭把当事人同意调解的矛盾纠纷在诉前流转到诉调对接中心,中心再将案件委派到离当事人最近的社区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进行司法确认,产生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要求出具调解书,调解员指导双方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立案庭办理相关手续后,将案件分流到诉调对接中心,法官组织网上开庭,达成调解协议。”

“确认无误后,制作调解书并加盖法院电子签章,然后委托调解员,在社区将打印出来的调解书向当事人进行送达。从双方在社区达成调解协议到拿到调解书,整个过程只需要两个小时。”张党生说,别看时间短,每个程序都既规范又合法。

一名在社区拿到调解书的群众说:“过去有矛盾只知道去法院打官司,但法院人太多,排队等候不说,程序复杂,时间太长,耗费精力。如果是大的矛盾纠纷还值得打一场官司,但是小矛盾小纠纷就太不值了。”“如今,在社区就能将矛盾化解,大家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解决问题,既能享受到一对一的VIP服务,还用时短、少跑腿、费用低。”

至于大家担心的调解书会不会没有强制力,张党生也给出了答案:“调解书同判决书具有同样的法律强制性,如果被告不履行,可以直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让矛盾止步在诉前“一公里”。2018年至今,该院通过诉讼服务中心对外委派案件5879件,结案2388件,占同期民商事案件结案总数的29.62%,其中,诉调对接中心向社会各调解组织再分流1795件,结案582件,占同期民商事案件结案总数的10%;2019年以来,结案701件,占同期民商事案件结案总数的24.9%。该院31.6%的民商事案件在诉前得到化解,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累,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王辉 郭嘉莉 郑军 张永刚)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