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角色原型王富洲:这个最先站在珠峰的男人,却很接地气

2019年10月10日15:5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作为新中国70周年献礼片,《攀登者》一经上映就引起广泛关注。电影讲述了中国登山队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故事,再次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对登山队员的崇敬之情。

随着电影热映,影片中的人物原型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前几天,一则《攀登者》方五洲的原型王富洲是咱河南周口人的消息在朋友圈炸了锅。这下不仅让很多河南老乡的自豪之情倍增,也让他们感到诧异,脑袋上有诸多问号在转圈。比如,河南周口地处平原,是一马平川的农耕地,咋就诞生了一个这么伟大的攀登者呢;王富洲这个把五星红旗插上珠峰的男人,平常性格怎么样;他的后代有没有继承他的登山事业……

为了给网友脑袋上的小问号找到答案、了解一个真实的攀登者王富洲,10月9日,大河网记者来到了他位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的老家进行走访。

王富洲作为一名真正的攀登者,在1960年就和另外两位队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维护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在国际社会的尊严;然后又于1975年,作为临时队长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的第二次登顶珠峰,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穆朗玛峰上。他的这些壮举,媒体都已争相报道过,很多人也都已熟知。下面,我们来说说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为啥是他征服了珠穆朗玛?

王富洲1935年出生在河南省西华县一个叫做南流村的小村庄里,2015年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据村里老人介绍,王富洲小时候家里有些自留地,基本能保证全家老小的温饱,祖父和父亲又都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识字人,这些都为少年王富洲能走出村庄到北京读书埋下了伏笔。

除了有基本的物质基础和文化熏陶,王富洲本人从小体格就比同龄小伙伴健壮,而且有认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小时候和富洲相处的点滴都忘了,我现在只记得富洲小时候带着村里其他孩子下地偷瓜,因为反应快,所以从来没被逮住过,还有就是他脾气特别固执,只要是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完成。”当年王富洲的邻居王新乾说。

王富洲的弟媳妇,今年75岁的李素莲回忆说,当年她婆妈(也就是王富洲的母亲)在世时,曾经给她讲过王富洲在淮阳中学读书时,经常都是零下十几度的大冬天一篮子烙馍吃一星期,特别能吃苦耐劳,她婆妈每当想起自己孩子在外遭的这些罪时,都忍不住抹眼泪。

1954年,王富洲考取了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地质勘察系。1957年,苏联登山协会主席团建议,组建中苏联合登山队在1959年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作为新中国10周年的献礼,这个建议被周恩来总理同意。王富洲被顺利选入中苏联合登山队。

在中央电视台录制《国家记忆——极地使命》那一集时,采访了王富洲的女儿王毅,她说,她父亲当时在参加中国登山队员选拔时,一口气就把测量肺活量的仪表吹爆了,于是直接入选。

从小体格健壮、反应机敏,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吃苦耐劳的脾气秉性,考上中国地质大学的实力,中苏联合登山队组建的机遇,肩负着维护国家领土的使命……把上面这些信息累加起来,你还诧异为啥一个出生在中原、从小没见过山的年轻人能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吗?

这个最先站在世界屋脊的男人,却很接地气

中国人自古就有衣锦还乡的习俗,可到了王富洲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1960年,王富洲和其他两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回北京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中宣部为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学习王富洲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特意把登顶过程制作成纪录片,在全国放映。在小学语文课本里也特意放了一篇赞扬王富洲等中国登山队员永不放弃和顽强意志的课文。

可即便是已经如此功成名就,王富洲每次回家乡还是一身和当地村民一样的补丁衣服;虽不善言辞,但遇到有认识的村民还是一脸谦和地给人家打招呼;回家吃饭还是最喜欢吃家里做的芝麻叶面条配烧饼;甚至在他父母去世时,他都是偷偷回家,不让家里人声张,怕惊动了市里、县里和乡里的领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想给人家添麻烦”。

南流村的村民现在提起王富洲,对他的第一印象还都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出去那么多年,见过大世面,回来还跟俺们一样,冬天照样光膀子穿皮袄,啥时候都是一口河南话,听着可得劲。”

在没有听到南流村村民们这样的集体回忆之前,恐怕大家都很难想到,王富洲这个能把五星红旗插上珠峰、最先站在世界屋脊的男人竟是这么低调又接地气。

据村民们回忆,除了接地气外,王富洲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正直,任何事情都得按章程办,正如他女儿王毅回忆时所说:“父亲这一辈子忠实诚恳、知足感恩、永远都是先人后己,骨子里传承者河南人民的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作风。”

现在王富洲的后人里还有一个女儿王毅,在北京创办了一所富洲中学,一个侄子和4个侄女都在老家务农。

王富洲已经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存!(苗海波 李时珍)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