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打造中医药强市 中医诊疗惠万民

2019年10月29日16:5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南阳,传统中医药一直备受青睐,它送出的“礼物”,就是让老百姓花“小钱”,解决健康“大问题”。

近年来,南阳市以打造中医药强市为目标,拉长中医药产业链,推进文化、教育、科研、医疗、保健、产业“六位一体”快速发展。历久弥新的“中药香”,令近者悦,远者来。

中医诊疗服务惠及城乡。看病看两点,第一看疗效,第二看价格。把脉、针灸、拔火罐、刮痧等中医诊疗项目很多南阳人都体验过。大家心里都有笔账: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采取中医治疗,至少要便宜50%。

南阳市不断加大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市、县两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为枢纽、村级中医卫生组织为基础的中医服务网络。全国名老中医和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6名,全市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7851人,每万居民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7.13人。更有像唐祖宣这样全国名老中医队伍。数据说明,像南阳这样庞大的中医药队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全国少有。

全市现已建成200多家“中医堂”,10余家“仲景苑”,10余家“治未病”中心,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充分发挥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优势,同时将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保健、食疗等中医理念融入中医堂日常诊疗活动中,为百姓开展体质辨识和有针对性的饮食、生活建议。

中医药生产富民强市。西峡县的山茱萸连片成林,红果满枝;方城县裕丹参、金银花等中药材药香沁人;南召县的辛夷树枝繁叶茂……

南阳是仲景故里同时也是一座“天然药库”。南阳市把培育优质中药材作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根本,加大规范化种植力度,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与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内乡黄姜、镇平杜仲、唐河栀子、社旗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全市境内已经确定的天然中药材达2357种,地道名优中药材50多种,中药材总储量2.5亿多公斤,其中山茱萸、辛夷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和70%,被命名为全国“山茱萸之乡”,“辛夷之乡”,“栀子之乡”。在一些中药材集中种植区,中药材收入已占到农民年均收入的50%以上。

南阳独有的中医药资源,催生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中医药研究步伐加快。中药材种植年产值40亿元,有规模以上中药加工企业39家,获得GMP认证的中药企业10家,销售收入近50亿元。

打造仲景健康服务品牌。开展中医药人才教育、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模式、规划中医药产业与文化旅游的无缝对接、开拓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新格局。以“仲景”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为依托,我市逐步向实现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仲景健康”服务产业链条的目标迈进。

南阳相继出台了《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规划纲要》《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还将南阳市确立为“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

艾灸是特色医疗的典型代表。市场销售的艾产品七成产自南阳。近年来,艾制成品销售欣欣向荣,南阳市的艾草种植业、艾产品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星罗棋布于南阳盆地。随着“八大宛药”的深度开发利用,南阳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中药材产业优势势头明显,成为助力南阳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又一利器。

放眼未来,南阳有望在2020年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体系,形成中医医疗服务、中药产业、养老养生、服务贸易、中医药健康保健、旅游休闲、仲景文化、教育科研“八位一体”的格局。同时,在“十三五”期间,南阳市将实施“531”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育工程,计划引进、培育50名区域性领军人才,培养300名临床及产业高层次人才,挖掘100名特色人才,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生俊东 王柑楠)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