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记者徐宏星:记者,就要记着初心,一直奔跑在路上……

2019年11月08日12:3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11月3日,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对徐宏星事迹作了批示。批示内容:记者,是美的发现者。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发现者之美”,徐宏星同志就具有这样的双重身份。对这样的典型,我们要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温县之美”。值“记者节”来临之际,将徐宏星事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秋日的黄昏,水系旖旎。被称为“活地图”的徐宏星拍完最后一个镜头,一轮如素笔勾描的圆月已悄然挂在天空。一回头,看到电力工人正悬空检查线路,他立马有了“九天揽月”的构图,快速登上一旁二十余米的手脚架,将这一场景定格了下来。回来的路上看到长长书摊前,一群人捧着书在灯下如痴如醉,书香氤氲让这一幕格外美丽。他习惯性地举起了相机……一到单位,他就打开电脑挑图、编辑、传稿……3个小时后,《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渠清水润两岸》《亲水家园景色新》《九天揽月》《秋日觅书香》等图片新闻被中央及全国主流媒体陆续刊发,网络铺天盖地转载。

  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现场,雨中,徐宏星为相机穿上“保护衣”,冒雨拍摄新闻照片。

这只是徐宏星普通一天的场景。温县新闻办副主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人民日报签约摄影师、光明日报签约摄影师,徐宏星有着多个角色,但在他心里只有一个角色——新闻摄影师。十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线新闻摄影记者”的初心和担当。

徐宏星说:“记者,就要记着初心,一直奔跑在路上……”

2007年,徐宏星被“借调”至温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

而在这之前,一向爱岗敬业、做事认真的他是学校的“名老师”。他的课被誉为“样板课”,经常有学校组织老师听他讲课。从教师到新闻记者,角色变了,徐宏星对事业的初心却没有变。

  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现场,雨中,徐宏星为相机穿上“保护衣”,冒雨拍摄新闻照片。

“我和徐宏星同时期到宣传部工作。他对业务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很让人感动。”温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宏伟说,“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同事们晚上路过单位时,远远看到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开始以为谁忘了关灯,可走进去一看,是徐宏星还在加班……”

新闻的时效性很强,需要及时发稿。当时,宣传部只有两台电脑,米少僧多。每次写文字稿件,徐宏星总是先在纸上写好、改好,等电脑空闲时迅速输入发送。“2008年初,宏星花了四个月工资买了架相机用于工作。买到相机的第3天,他告诉我,前一天他拍的《补贴农机受青睐》的新闻稿件在《河南日报》大幅发表了。那是他上班路上遇到县农机局邀请全国农机生产企业做农机补贴宣传活动时拍的。”徐宏星的妻子步殿霞是一名教师。她说:“在他心里,永远是工作第一,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为提高业务水平,他多年来一直订阅《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坚持学习,还经常自费前往北京、山东、上海等地参加各种新闻摄影培训,前往聆听国内摄影名师名家的讲课。”

  图为徐宏星摄影作品

凭借对事业的初心和新闻的热爱,敬畏职业的徐宏星很快成长为专业摄影师。近年来,他每年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发表图文200余篇幅,并相继成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人民日报签约摄影师”“光明日报签约摄影师”,成为全县新闻行业学习的标杆。

徐宏星说:“记者,就要记着担当,用爱心托举能量……”

古语云: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是责任的举托,担当是爱心的传递。在所有人眼里,徐宏星是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徐宏星是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武苗苗的“好朋友”。当年的小姑娘在其他媒体人面前总是拘谨羞涩,可是见到徐宏星,却是一脸笑意。

  图为徐宏星摄影作品

温县招贤乡上苑村武苗苗的父亲是聋哑人,母亲患精神病,奶奶年迈,12岁就为家里撑起了一片天。也许是生活的艰辛,小姑娘沉默寡言,第一次面对徐宏星的镜头,正在做作业的孩子不知所措。

做过14年教师的徐宏星知道如何打开小姑娘的心结。他打开武苗苗的课本,从一题多解、学习方法入手,一点一点铺展到生活琐事。渐渐地,小姑娘脸上有了舒展的笑容。写完作业,她一边和徐叔叔聊天,一边手脚不停地张罗着打扫院子,收拾房间,给妈妈梳头……徐宏星也悄然将女孩平常的一天捕捉到镜头里。图文并茂的报道,让武苗苗及其家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持续关爱,她也获得了各级各类荣誉十余项。

徐宏星是96岁的抗战老兵牛德福的“忘年交”。“孙子告诉我,我成了网络红人,报上网上都是我打拳的照片!这可多亏了小徐!”轻易不表扬人的牛德福对徐宏星总是赞不绝口,“小徐给全县20多名抗战老兵都拍了照片,还把装裱好的照片送到了家里。可惜有几个老兵刚拿到照片就过世了,幸好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我为老兵拍张照”是徐宏星2015年策划并实施的新闻活动。他历时三个多月和同事一起为全县21名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每人拍摄了一组影像。徐宏星说:“很多老兵年事已高,腿脚不好,站着就颤颤巍巍。但当他起立敬军礼时,动作那么干脆利落,富有能量,满满的爱国情报国志,真的很让人动容!采访报道抗战老兵,让我心灵很震撼,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思想上的升华!”该系列图片展在县文化广场展出与《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社会更加关注抗战老兵生活,人们也由此更珍惜幸福安定的生活。

照片即历史,照片藏爱心。温泉街道农民郑民说:“有一年,咱们县萝卜滞销。徐宏星路过俺家萝卜地头,拍照发了一组新闻,没几天各地客商就纷纷前来采购,价格涨了,这一带滞销的萝卜也销售一空……”徐宏星以新闻生成的创造力,何止帮过像郑民这样的菜农呢?祥云镇的爱宕梨、岳村街道的铁棍山药、赵堡镇的怀菊花……哪一样没有在徐宏星的镜头下绽放芳华呢?

徐宏星还利用节假日拍摄了“背桩行水”“西周老虎”“武德镇抬鼓”等濒临失传的传统民俗节目,把温县厚重文化和正能量呈现给世界,而这些珍贵的照片也被各级非遗传承人视为珍宝。

徐宏星说:“记者,就要记着坚守,用记录触动聆听者……”

2019年9月8日至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市举行。为报道好这四年一度的民族盛会,新华社河南分社在省内邀请11名优秀摄影记者参与摄影报道工作。

“8月份,我收到新华社河南分社新闻信息中心的邀请函。”徐宏星说,“从9月3日至17日半个月的时间里,所有摄影记者都是每天6点起床,7点出发,一天要往返于散布在郑州市内各高校的体育场馆拍摄,以即拍、即挑、即编、即传的方式发稿,晚上十一二点分享总结一天的工作及第二天的分工后才能休息。”这份承载着央媒赋予的信任和荣誉的邀请函,省内县区这一级基层新闻工作者只有3人收到,而焦作,也只有徐宏星和武陟县县委宣传部冯小敏两个人。

“开幕式时,徐宏星要对34个代表队的入场式表演进行拍摄,而一个队在他的拍摄点位只有30秒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他为每个代表队都拍出令人震撼的图片!”同样受邀请参加盛会的武陟县摄影记者冯小敏说,“‘高脚竞速’‘平板竞速’这些比赛是在室外进行的。当天正下着雨,徐宏星拍摄前就为相机套上了‘塑料衣’,为更方便抓好角度,他自己打着伞或俯或仰在雨地各种角度拍摄……他为事业的坚守和执着让人感动!”

2016年5月19日,中国小麦博物馆揭牌仪式在温县举行。

“当天赴温的各级媒体非常多,宏星哥负责媒体接待工作。他一边接待记者,引导到大家到自己之前‘踩’好的点拍摄,一边忙里偷闲拿起相机,冲到临时发现光线和人流比较有利展示活动信息的点位拍摄,然后再赶着时间点到另一个会场服务媒体。”时任新闻科的同事白浩男说,“趁着中午下班时间,他不顾吃午饭,争分夺秒地用提前带来的笔记本电脑编辑好图片新闻,发送到新华社摄影部发稿平台。当时,我们大家都知道已经有现场记者的图片被新华社平台第一时间采用刊登,觉得他再这样重复投稿也是徒劳无功。直到第二天,我们突然发现,宏星哥拍的小麦博物馆的新闻图片,不仅再次发出新华社通稿,而且被选用了整整6幅!”

这一份令人动容的坚守,让一个个同样题材的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不同的美好。

徐宏星说:“记者,就要记着作为,用传承汇聚力量……”

作为,是无止的攀登。

“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再强,面对整个行业整个社会依然是微不足道。如何借力生力,就需要头脑风暴式的策划。”徐宏星说。

2016年,为了世界和平牺牲在异国他乡的维和烈士申亮亮终于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温县。英雄回家,举城同悲,忠魂归来,浩气长存。为让英雄的精神借力新闻宣传的翅膀薪火相传逐梦征程,徐宏星精心策划、邀请组织全国近百家主流媒体进行大型采访活动。

“从央视到市县,百家媒体有序地对英雄的亲人进行了采访。不仅最小限度减少了对英雄亲人的打扰,又畅通了各媒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温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崔鹏说,“当日下午有关英雄的生平事迹就在各大媒体广泛刊发,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正能量宣传,这些都离不开徐老师的辛苦和付出。”

近年来的“一赛一节”活动,徐宏星都会主动承揽与全国各媒体的对接工作。尤其是2017年9月1日“一赛一节”的百城千万人展演活动启动当天,由于徐宏星与央媒等主流媒体沟通对接,提前报策划与申报选题,分别邀请到新华社九个人、央视两个人的团队对该新闻进行直播。

当日,新华社手机客户端中、英文双语面向全球直播,并通过面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启动仪式盛况,央视新媒体中心在央视新闻移动网现场直播,“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太极拳”“温县陈家沟”一时间成为网络关键词,之类新闻浏览量达数百万。

作为,是技能与精神的传承。

“帮助更多年轻人不断成长,才能汇聚强大的力量。”徐宏星经常这样说。

优秀的作品让徐宏星拥有了很多“粉丝”。“这个题材很重要,请徐老师来拍!”无论是单位企业,还是普通群众,对憨厚朴实、一喊就到的徐宏星给予了无限的信任。

徐宏星总是和以前一样,对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突发新闻,甚至生活中每一个小细节,他都坚持以常人少有的敏锐和角度,力争让每一张照片最出彩。同时,他还非常注重对各个单位、社会上的摄影爱好者的培养,常常利用去各单位参加活动的机会,手把手地教各单位的宣传人员。

“‘抓拍’‘角度’‘形式感’……这是徐老师来单位拍摄时教我的关键词。”温县供电公司宣传工作人员李云霞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他给我们示范N遍提炼出来的。”

“每年春节、元旦、劳动节、端午节等节假日,徐宏星都会来医院拍摄坚守岗位的医务工作者。”温县二院宣传工作人员李洋说:“每次拍摄结束后,他都会再为我们上堂摄影课,教我们如何构图,怎样突出视觉中心,怎样用手机照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闻作品……”

利用业余时间,徐宏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新闻摄影经验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分享给全县的新闻和摄影工作者。温县法院宣传工作人员张世伟说:“徐老师的课件一定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把古诗词和摄影结合起来讲解,用‘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联系到了拍摄的构图和角度;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引出了画面的美感……让人学得轻松,记忆也深刻。”

记着初心担使命,摄下万象溢方寸。

从事新闻摄影多年,徐宏星记着初心、记着担当、记着坚守、记着作为,用开阔的视野,留驻一个个令人震撼的瞬间;用淳朴的爱心,传递一份份无限延伸的能量;用无私的奉献,描绘一幅幅人文厚重的画卷;用出彩的镜头,一次次把大美温县推向世界!然而,面对社会的赞誉,朴实的他总是淡然一笑:“其实,我和所有新闻工作者一样,看到新人新事和新景,就想多费点功夫,多花些心思,拍出满意的作品,让更多人从中获得力量!”(王辉 崔新娟)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