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上集镇:做实产业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12月12日09:5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大龙村地处上集镇深山区,交通闭塞,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2016年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77人。经过多方考察,大龙村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2018年6月,8名村干部自筹资金50万元,流转本村黄庄组15亩土地作为党员干部示范田,种植蒲公英、贡菊和万寿菊,并配套了护网、水利灌溉设备,当年就喜获丰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群众讲究看得见的实惠。看到村干部种植中草药收益不错,激起了村民发展中草药产业的强烈热情。村“两委”及时跟进,因势利导,引导群众发展万寿菊、射干、丹参、芥根、黄芩、柴胡等中药材种植约500亩。

“我家以前种植小麦和玉米,遇到丰收年景,每亩地也就收入500元,遇到灾荒年,连投入的种子和化肥钱也收不回来。去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家的6亩地全部种上了万寿菊,每亩可收入2000元,仅此一项就收入了1.2万元,再加上农闲时间赴县城打个零工,家庭年收入不低于2.5万元,家里两个娃娃上学、日常开支没有问题。”贫困户刘青峰高兴地说。

2019年,上集镇发展中草药种植5000亩,涉及大龙、槐树洼、杨营、石板河、山根、竹园等20个村,其中,贫困村7个,涉及农户800户,今年预计实现产值500万元。

“我镇出台了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发展产业的实施方案,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带头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大龙村的中草药产业蓬勃发展是我镇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的缩影。我们正在积极招商,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大龙、石板河、东沟等中草药集中连片种植的村,投资建设一批中药题材的精品民宿、精品农家乐,发展中医药文化特色游、养生游等,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康养产业。”镇长邹林峰道出了安排有序的发展部署。

提升养殖业政府主导多方共赢

河南双龙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淅川县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投资1000余万元,在该镇草庙沟村建成全县最大的现代化、高效化、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基地,闯出一条绿色生态、循环持续的产业扶贫新路,实现了政府、企业、贫困户多方共赢。

上集镇政府主动与河南双龙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姻,由公司、贫困户和政府三方签订扶贫代养协议,贫困户自愿购买公司猪崽,并交给公司托管代养。代养期为三年,代养期内公司负责饲养、防疫、管理、销售等一系列工作,并保证贫困户每年保底收益不低于总投资额的20%,并于第三年底退还乙方购买猪崽的原始资本金。政府帮助公司申报产业发展资金和政府相关奖补资金,并督促双方履行责任和义务。

40多岁的罗国志是草庙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帮助下,他购买双龙农牧公司猪崽10头委托公司代养,并在公司务工,每月务工收入3000元,仅务工收入一项就解决了家里的日常开支,再加上年底的奖金和分红,增收脱贫已不再是难事。

至目前,双龙农牧生猪养殖基地已出栏生猪共计20000头,发放贫困户分红48.22万元。同时,企业以养殖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肥,建设2000亩油茶生产基地、80亩林果基地,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每年可实现产值100万元。通过扶贫产业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政府可腾出手来专心致力于出台政策并进行监管,大大减轻了负担,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实效性,最终实现了政府、企业、贫困户多方共赢。

发展食用菌能人带动助推帮扶

水田村的梁红强今年46岁,放弃干了16年的大理石加工,在镇村两级的扶持下,投资10余万元建设7个大棚,种起了特色食用菌——白玉木耳。

2018年初,梁红强先期种植了2.5万袋白玉木耳。隔行如隔山,他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向技术人员求教,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白玉木耳的种植技术。

大清早,梁红强家里就陆续来了几位村民准备跟着他种白玉木耳,梁红强便利用自己家的大棚,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种植技术。

梁红强对记者说,白玉木耳色泽洁白、晶莹剔透、白璧无瑕,自身的营养价值高,是替代黑木耳的又一珍贵食用菌,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市场前景广阔。最重要的是,上集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菌类生长,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如今,梁红强种植的白玉木耳已经远销黑龙江、山东、上海等省市,仅2018年他个人就收获了12万元的毛利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还清了创业贷款、改造了房屋,还为扩大种植面积储备了部分资金。

水田村民刘平说:“这个木耳的效益还是很高的,梁红强今年种植的木耳,一个大棚的收入大约在2万元,有这么好的收入,脱贫就容易了。今年我打算投资建2个大棚,跟他一起种木耳,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培育旅游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上集镇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旅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旅游要素保障服务,以融合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建设。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院,对全镇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深度挖掘,重点构建“一区两带”(即肖山氧吧度假区、上九路滨湖游憩带、黄龙庙沟休闲采摘带)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优化旅游区功能布局。

竹园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后靠村,人多地少,荒山面积大,只有选准产业才能快速致富。该村结合实际,争取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支持,在荒山上种植杏李和树莓,兴建丹江孔雀园,做起了旅游产业,一经推出就受到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该镇借助脱贫攻坚机遇,重抓乡村功能完善和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了槐树洼、关帝、草庙沟等3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精品园区培育成效显著,粉黛庄园、园林庄园、海豚湾水上乐园、雄生生态园、丹江植物园、七彩孔雀谷等6个旅游示范园穿珠成线,不断扩规模、富内涵、提品位,成为市民休憩娱乐的好去处。

借助民俗文化节、生态采摘等活动,以淅川周边区域为重点,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宣传上集农旅特色品牌,掀起城郊休闲观光热潮。

“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几年,我们坚持‘短中长’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聚力‘五大经济’(短线经济、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务工经济和荒山荒坡经济),主攻短线产业和就业,巩固中长线产业发展成果,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保证当期收益高于脱贫标准,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放眼未来,镇党委书记范海明信心满怀。(生俊东 王鸿昌 衡志强)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