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脱贫户王洪涛:养鸭助脱贫 勤劳早致富 

2019年12月27日16:3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今天下午南阳市的收购商又要来收鸭蛋了,他们来一次需要50筐。”12月17日,在洪庄杨镇王湾村的一处河坡上,村民王洪涛一边给他的2000只蛋鸭喂食,一边向笔者介绍道。成群的鸭子围绕着王洪涛嘎嘎嘎地叫个不停,冬日一片萧瑟,这里却热闹喧哗。

今年46岁的王洪涛戴副金边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殊不知他已经受多年病痛的折磨。

早年间,王洪涛家也和农村大部分家庭一样,丈夫外出打工赚钱,妻子在家照看孩子。但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冬的一天,厄运突然降临。当时正在家休假的他,感觉胸口、后背疼痛难忍,被送往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检查,诊断为大动脉破裂。

“医生说这种病抢救过来的概率是5%,也算洪涛命大吧。”妻子徐秋贞含泪说。在医生的建议下,家人将王洪涛转院至河南省胸科医院。经过手术,算是把王洪涛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身上的大血管换成了人造血管,从此不能干重活。还没喘口气,命运的打击却接踵而来,同年妻子又被确诊为子宫囊肿,也进行了手术。为了治病,他们将亲戚朋友都借遍了,欠了几十万元外债。2016年,王洪涛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家休养了两年后,2017年3月,王洪涛看着一贫如洗、借债度日的家和两个孩子,觉得不能继续这样下去,要给孩子创造好生活。于是,他和妻子商量着要干点什么。

洪庄杨镇的鸭蛋一直以来都很有名,很多慕名前来买鸭蛋。王洪涛的一位朋友就是从事这个行业的。王洪涛专门去朋友家学习后,决定也干这行,但是资金让他犯了愁。多年治病已经把家里榨干,购买鸭苗需要钱、购买饲料也需要钱,钱从哪儿来?王湾村村委会在得知他的想法后,帮王洪涛申请了农商行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加上前期向亲戚朋友四处筹借的,王洪涛开始了创业之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利用村里的汝河河道,并流转了3亩河坡地,搭建了3个塑料膜大棚作为蛋鸭窝棚,到河北省白洋淀购买了2000只小鸭苗,开始了“鸭倌”的生涯。

鸭苗养至5个月大时就进入产蛋期。无论酷暑严寒,每天早晨5点钟,他和妻子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先捡鸭蛋、装筐,每天1500多只鸭蛋,捡完就到7点钟了。然后,开始给鸭子打食、喂食,他们将买来的玉米、鱼粉等配成营养餐,打成粉,用三轮车拉到3个鸭棚里逐个喂食,2000只鸭子,每天光饲料就要吃500公斤。

养鸭看似简单,门道却颇多。王洪涛头脑活络,靠着向朋友学习和自己摸索,很快就掌握了一套方法。夫妻俩相互扶持、相互照顾,能自己干的就尽量不请人帮忙,这样省下不少费用。

“刚开始养那年正好赶上好时候,鸭蛋卖到七八块一斤,淘汰鸭卖到15块一斤。”王洪涛回忆道。蛋鸭产蛋10个月后就不能下蛋了,第一批2000只淘汰鸭的售卖,让他尝到了甜头。卖掉淘汰鸭后,他于2018年又购买了3000只鸭苗,并于当年成功脱贫摘帽。

今年,他又购买了2000只更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新品种鸭子“红金锭”。这种鸭子产蛋率高,单个蛋大,销量很好,收益会更高。

“女儿明年就本科毕业了,儿子也快上初中了,依靠党的好政策,生活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王洪涛说。去年,王洪涛将家里的4间2层房子全部翻新,安装了空调,买了新家具。

当被问及享受到的扶贫政策时,王洪涛掰着手指头逐一细数了起来:“每年1000元的生猪代养、每月350元的公益性岗位补贴、政府贴息5万元的扶贫贷款。不仅如此,一家人还能享受医保政策和‘两免一补’教育扶贫政策……”

今年,王洪涛又做了3次手术,本来应花8万多元,通过医保报销后他仅花了2万多元。

“我享受了这么多好政策,真想回报点给大家。”王洪涛说。他希望能利用现有的养殖技术和销路,来帮助更多的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蔡长伟 吴丁玲 张茜茜)

编辑:张龙  审核 :邓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