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襄城 他们这样走过隔离病区的14个昼夜

2020年02月14日08:5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2月12日,襄城县人民医院第一批21名疫情防控救治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任务,走出隔离病区。第二批23名医护人员勇敢接过接力棒,宣誓进驻隔离病区。

1月29日,襄城县从重点区域返乡人员中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县人民医院就成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前沿阵地,成了全县90万人民牵挂的地方。在这里,21名医护人员放弃了小家庭的团圆,与新冠病毒“亲密”接触,细心照顾患者,勇敢抗疫。

从隔离病区流出的照片和日记,记录了这些“勇士们”14个昼夜最真实的工作场景。防护服、帽子、口罩、护目镜、胶鞋……她们每天都是这样全副武装,再平常不过的穿脱衣,在这里成了最复杂、最麻烦的过程,穿一次防护服要花半个小时,4个小时一换班,每次换班,不能喝水,遇上生理期,更是麻烦,只有穿上尿不湿。在隔离病房,为了便于穿脱防护服,也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女医护人员进来的第一天,就一个个剪去了多年的长发。

17年前,闫雪琴就参加了抗击非典一线救治工作。17年后,作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她又一次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站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

“回家不放心,还是待在病区心里踏实。”闫雪琴说。透过护目镜,能明显看到她蜡黄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由于疫情形势的严峻,每天涌入发热门诊的病人均在100人左右,闫雪琴和她的医护团队要把这100多份诊断结果进行一一甄别、研判,常常是忙到半夜,刚刚躺下,值班医护人员又遇到了棘手问题需要她处理。一个电话,睡意全无,等商议好病人的问题,天已经亮了,接下来,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张亚丽,襄城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隔离病区护士长,平时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什么也难不住的人,2月5日在提到自己5岁的女儿时,瞬间泣不成声:“不好意思,我真的控制不住,让我平复一下心情。”

过了大约1分钟,张亚丽擦干眼泪,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声音沙哑地说:“我已经8天没见女儿了,特别想她。她每天都给我打视频电话,有时候我会挂断,因为她每次都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妈妈,你咋还不回来?’这些问题我没法回答她,心里更加难受。我不想在她面前哭。”不过,张亚丽挂断后,女儿会录段视频发过来,仍然是问着同样的问题。

张亚丽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她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以后,两人没有时间照顾女儿,便将其送到了亲戚家。

“妈妈,你下班怎么不回家?”进入隔离病区第一天没回家,她女儿问。“妈妈给你买芭比娃娃去了。”张亚丽“骗”女儿说。

后来,女儿知道妈妈是在医院救治病人,但不愿意揭穿妈妈善意的谎言,每天仍然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只想听到妈妈亲口对她说:“快了,快了,很快就回家了。”

“作为医务工作者,穿上了白大褂,就要肩负起治病救人的使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有时候,工作和家庭确实不能兼顾。”张亚丽说。

在隔离病区,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长时间戴口罩,她的脸被磨破了。起初,她会在伤口处贴上创可贴或涂些药物,后来干脆就不管了,因为每天都要长时间戴口罩,伤口根本来不及恢复。

有人曾问张亚丽:“你害怕吗?”她说:“不害怕是假话,肯定会有一些,毕竟有那么多人被感染。但我不会退缩,也不会后悔。穿上防护服,我就是一名‘战士’。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打赢这场战役。”

郭晓洁,襄城县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护士。1月29日下午,郭晓洁接到命令,需要进入隔离病区,而1月30日就是她儿子4岁生日。原本,县人民医院并没有将郭晓洁安排为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一批医护人员,因为她血压偏高,两个孩子都比较小,其中一个还没有断奶。但面对疫情,她的选择是“以大局为重”,强烈要求进入隔离病区。“我是一名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了7年的‘老护士’,对这里的环境熟悉,经验也比较丰富,我一定要去。家里的事情不用担心,我能够克服。儿子的生日可以再补,但这个时候必须冲在前面。孩子们长大了肯定会理解我,他们也一定会因为妈妈而骄傲的。”

走下战场的首批医护人员接下来还要接受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他们是医者,亦是英雄,一袭白衣承载责任和担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他们的坚守和奉献,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安全的防线;是他们用逆行的身影,书写着最平凡的伟大。

文章的结尾我们把护士长王凤霞的日记展示给大家,共同感受医者的朴实而又伟大的初心,期待他们凯旋:

与其诅咒病魔 不如点亮烛火

今天,2月13号,是我们第一救护梯队撤离隔离病区,入驻宾馆进行医学观察的第一天。早起开窗,窗外灰蒙蒙的,未见阳光明媚,但无风无雨,也算晴好。此刻的我们,虽人在宾馆,心却依然牵挂着传染病区内的患者及第二梯队的战友们。祝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疫情早日褪尽,队友们防护得当,平安归来,一切安好!(李海峰 鲍丹丹)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