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脱贫攻坚“老兵”梦圆小康

2020年03月15日10:2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光山县累计选派了3批430余名第一书记参与脱贫攻坚。而有这样几名第一书记,他们即将画满6道年轮,仍然选择了继续留任,把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一份使命与担当奉献给乡村振兴事业。

茶乡飞来“引路人”。上官晓冬是光山县农商银行派驻凉亭乡王湾村第一书记,6年前面对王湾村47%的贫困发生率,他深感责任重大,深知要扶的不仅是“贫”,更重要的是扶“志”和“智”,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5年多的心血没有白费,如今的王湾村已成为茶乡的一道靓丽风景,13个村民组和环山产业路均出行顺畅,新挖万方大塘25口,组组都通自来水,建成600平方米便民服务中心、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宣传长廊,安装大喇叭,成功打造东湾、西湾两个美丽乡村建设点。

“90后”也有大作为。来自光山县纪委监委的胡朝阳虽然年轻,却是“老资格”第一书记,光是荣誉就一大排,先后荣获“全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全县五一劳模”、“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称号,所驻村先后荣获“全国戒毒康复示范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县精准脱贫示范村“等称号。今年1月28日,他放弃休假赶到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将3岁多的儿子送到其奶奶家中照看,“我现在已有1个多月没有看到孩子了,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我感到很自豪。”胡朝阳坚定地说道。

“精神帅哥”的大变化。孙铁铺镇江湾村的第一书记余懿,是县司法局干部,刚到村那会20多岁,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经过6年奋战,自己双鬓发白,皮肤黝黑。这几年,村里日新月异,特色花卉、特色苗木、特色杂果等家庭农场不断兴起,食品厂、制衣厂、钢构厂等扶贫企业产销两旺,带领村民依托土地、资金、农机三个合作社,走规模化、市场化经营道路,盘活闲置资产,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余万元,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县“五星文明示范村”、“脱贫攻坚先进村”等殊荣。

敢挑扶贫重担子。光山县人大派驻到十里镇五里社区的第一书记郭民算是“大机关”下来的干部了,他勇挑重担,总是把最困难的担子留给自己,贫困户胡明海,儿子患严重癫痫病,郭民为他家开出脱贫“药方”,一边帮助申报残疾证,帮助办理慢性病就诊卡,一边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实现脱贫。“看着贫困户家里一步一步地境况好转,日子逐渐好过,我心里由衷的高兴。”郭民如是说。

脚踏实地做实事。县供销社派驻到仙居乡仙居村的邹庆勇,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一次走访途中,他看到一名50多岁的男人仰卧在水泥路面上,小声呻吟着,路边还侧翻着一轮崭新的机动三轮车,原来是村民姚福海。邹庆勇立即把他送到了县医院,得到及时治疗,面对姚福海的困难,他又为姚福海申请了低保救助。邹庆勇说:“踏踏实实地住下干,踏踏实实地做实事,和群众一道把村子建设得富起来、美起来、振兴起来。”

绘就小康建设蓝图。县农机局派驻到斛山乡蔡庄村担任第一书陈胜,以“党建+经济”“党建+文化”“党建+治理”为抓手,围绕发展产业,科学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全村144户贫困户,安排公益岗位97户,企业带贫户90户,财政整合资金分红带贫20户,到目前已有小额贷款12户,村集体经济分红24户,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培育多彩田园促脱贫,通过村顺丰合作社、合美合作社流转土地、小额信贷带资入股、带动就业、特色农产品种养殖、稻虾共作、黄桃采摘园、草莓基地、苗木花卉观赏等多种方式为群众增收创造了条件,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打好旅游富民牌。南向店乡董湾村,拥有大苏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王母观风景区、河南省最大原始枫香林、国家级传统古村落、金南湾古民居、刘邓首长旧居、鹭鸶湾战斗纪念地等旅游景点30余处,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划,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力一直没能被挖掘出来。2015年9月,黄文学从县烟草局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几年来,黄文学和村“两委”齐心协力,逐步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旅游道路、文化广场、鹭鸶湾省级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落地,村民也开始办起农家乐,向楼村民组野山茶、瓜果、素菜等农产品供不应求,带动19户贫困农户年均增收4000余元。(薛小磊 盛鹏 刘亮 黄晓婉)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